汤致永(中)介绍《汤氏家乘》。 宋朝著名文学家杨万里为汤氏家谱题跋:“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以记存亡,而谱则系昭穆。昭穆之能明,则宗派一焉得而紊一哉!今观汤氏之谱,历数百年而弗失,上寻其源流,下见其嗣续,非善继善述而能之乎?书此为汤氏子孙勉。” 光宗耀祖的汤氏人 民国三十八年版《睢州汤氏族谱》有“族训”:“内不欺心,外不欺人;学习理法,和平笃实。”简短的16个字,涵盖了汤氏族人的行为准则:以和谐之心对己对人,读书识理,天下太平。 “族训”是对全族人的教训,也是全族人都要遵守的。这里,我们就推介几个汤姓人物。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汤侠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汤侠声,原名汤致声,睢县人, 1946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英语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专业,之后一直在北大工作。教学之余,他翻译了大量著作,曾获得“资深翻译家”称号。当他得知中国文物学会会馆学委员会会长汤锦程对汤氏有独到的研究后,就多次找汤锦程并建议由汤锦程出面成立中国汤氏宗亲会。他还几次找到北京大学有关领导,争取将中国汤氏宗亲会挂靠在北京大学(因有变故,此事未能如愿)。 睢县85岁的汤本书见过汤侠声。老人回忆说:“1985年,我们想修一次家谱,有人犯疑惑:会不会遭批判?我和汤本茂偷偷去了北京。汤侠声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听到我们的疑惑,老爷子(按辈分,汤本书应该称汤侠声祖父)爽朗地说,‘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跟封资修挨不上边儿。国家已经发布了文件(指1984年11月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回去后可组织大家好好学习学习。’回来以后,我们很快就组织了汤氏文化研究会,大伙推举我担任常务副会长。当初我还犹豫过,想来想去,还是得干!咋不干?对得起祖宗,咱问心无愧嘛!就是那几年,我们把汤斌的贤良祠好好地装饰了一下。2002年,我还领着7个人去浙江台州参加了第二届世界汤氏宗亲恳亲会。” 要说光宗耀祖的汤氏人,有一个人不能不说。他叫汤本茂,睢县人,当过教师,在新华书店当过员工,1977年退休。退休后的他,想到小时候看过的一场戏《三上轿》。戏中有一个镜头:一种名叫鸳鸯转香壶的酒壶,能倒出纯味的酒,也能倒出下了毒药的酒。鸳鸯转香壶的窍门,汤本茂琢磨几十年了。一天,孙子喝鸡蛋黄的事给了他启示。先是喝不嘴里去,老伴在鸡蛋上扎个小孔,如愿了……机遇只留给那些有心的人。1986年11月,一种名叫鸳鸯转香壶的酒器终于问世了!1987年,批量生产。睢县生产的鸳鸯转香壶上了《人民日报》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年他以发明家的身份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艺术品工艺博览会。最让他激动的还不是拿到了博览会最高奖——金花奖,而是他见到了王震、宋任穷、方毅、张爱萍、洪学智、李长春等许多重要人物,连美国编印的《纽约华人卷》(第一集)上也写进了他的名字。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自豪,也是商丘人的骄傲。 还要说说汤锦程。这几年,北京的汤锦程成了研究汤氏的权威,他写出了多篇研究文章。2006年10月,在广西柳州召开第三届世界汤氏宗亲恳亲会,汤锦程在会上有个讲话,说到了商丘。他是这样说的:“早日成立汤氏会馆,也是为了确定我们家族活动的合法身份,这样就可以吸引到汤氏财团的资助,而且我们的活动也可以得到政府的承认,被记入历史、县志之中。我们汤氏始祖成汤是远古先贤,本应享受国家级祭奠,我们的大会规格要和我们家族的身份相符,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2002年,我曾向河南商丘市睢县人民政府提交过一份倡议,建议在汤氏起源地商丘修建一座‘汤姓文化园’。该方案从祭祖、恳亲、旅游、文化、教育多个方面论述了‘汤姓文化园’的可行性,当即得到商丘市睢县人民政府的支持。2002年4月5日,商丘市睢县人民政府高继锋县长亲自回信邀请我访问睢县,我因病没有去,所以方案至今也没有实施。因此我希望商丘汤氏宗亲会能够及时和政府沟通,用我们的计划开通政府领导的思路,那么下届恳亲大会就可以定在汤氏的发源地商丘举行。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大会让世界各地了解商丘,这是政府靠大笔的广告费买不来的名誉和品牌。” 敬重祖宗要多干实事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是列宁说的话。那么,忘记祖宗也是忘记历史的一种表现吧!因此,忘记祖宗也意味着背叛!祖宗有耻辱,要记得;祖宗有苦难,要知道;祖宗有辉煌,要继承!不知道,就谈不上继承和弘扬。 睢阳古城老南关汤庄的汤致永在这一点上,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上世纪80年代,族人让他参与修家谱。看旧家谱,他第一次知道了汤姓的由来,就像汤锦程所说的那样,成汤是远古的先贤,也是汤氏族人的始祖。他还从族谱里知道了汤氏祖先的许多辉煌。回忆跟外人的交往,回忆自己的工作,他感到自己有愧于先祖。在采访了解汤氏历史的过程中,他常常被族人那种热情好客而感动——现在,他知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亲和力与凝聚力。2004年,汤氏理事会成立,他被推举为常务理事。2008年,理事会换届,他被推举为会长。 既然做了会长,就要干会长应该干的事。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先祖石碑——他以为,敬畏祖先,这是不能不干的事。上世纪60年代,他曾经见过先祖坟冢,有的坟冢一丈多高,树木葱茏。父亲(汤善平)说过一件事:先祖汤兰亭的坟墓被盗,洞口附近还有些散落的墓中遗物。父亲一个人举着小油灯把遗物送回墓穴,然后把洞口堵好。父亲说:“看到祖宗坟墓被盗而不管不问,是子孙的一种耻辱。” 汤致永记得,一块先祖的石碑,原来在汤庄村西头搭垄沟,被袁小庄的汤氏族人拉走立了起来。2008年,几经周折,汤致永找到并且运回了那块石碑。后来,他听说在老南关的路上有汤绍禹(附贡生,候选州判)的石碑,他叫来族人把石碑运回。此后他又找到了汤玢华(太子生,赠奉政大夫)的石碑和墓志铭,还重修了汤兰亭的石碑……找到了石碑,立在哪里呢?他自己出钱买下一亩土地,先祖的灵碑才有了安置之处。 汤致永听长辈说过,以前族人祭祖有座“大堂屋”(即汤氏宗祠)。如今“大堂屋”没有了,要建新的宗祠,可又没有地方。他的叔父汤善恩让出一片宅基地。他设计的宗祠包括三间正房、配房以及院子上空的透明盖顶,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谈何容易!汤致永付出了所有的精力、财力和时间。如今,宗祠的建筑工程已经结束,宗祠内正在装修布置,他已经请人绘制了十几幅先祖画像和一百多幅有关字画…… 付出了,汤致永不后悔。他觉得,作为辉煌先祖的后人,他就应该这么做。让他不理解的是,有一些人对他说三道四。 “你干这些有啥用?”这是他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他明白,说这话的人,大多是一种无知:不知道祖上的辉煌,不知道传统文化对人的教育作用,也不知道作为一个后人的责任。尽管“无知”不是什么大的过失,但至少也是一种遗憾。可是,一个人这样说,两个人这样说,要是听到的都是这样的话,也是一种压力。汤致永也动摇过,曾经想到过退缩。最后,他还是想明白了。党的十八大以后,报纸上有一个口号,叫“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他想到,他所做的这些,既对得起祖先,也对得起后人。再说,祖上有遗训:内不欺心,外不欺人。认准了就要干下去,这才是汤致永。他甚至想到,对那些说三道四的人,不应该歧视,而应当用实实在在的事去感化他们。 汤致永高兴地说:“看到家谱上有朱熹、孙付、陆游、杨万里、文天祥、田兰芳、黄晋等那么多名人的题跋,我更觉得肩上责任重大。”有朋友告诉他,这种情况在其他家谱里并不多见,极有史料价值。他说:“我或许不能为祖上争光,至少我不会给祖上抹黑。我个人虽然没办法把这些事做得尽善尽美,但我做了,并且努力了,这总比不做要强吧?如果说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那就只能留给后人去完成了。” 无疑,汤致永的做法得到了汤氏族人的认同,筹建宗祠的时候,原会长汤其信和副会长汤其复,就多次参与布展、撰文、校对。事实上,汤致永已经看到,支持他的宗亲和朋友正在增加。 采访就要结束了,汤致永又说到一件事:2005年续修家谱的时候,宁陵棘古有一家康姓,原在路边摆小摊儿。去棘古参观汤斌墓的人很多,原先大家都叫他“康小”。“康小、康小”地叫来叫去,竟成了“汤小”,他索性改姓汤。众人看他也是执意,便遂了他的愿。从那时候起,商丘汤姓有多了一个加入的外姓。 |
Powered by Discuz!
© 2011-2013 Tang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