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丹 - 简介 汤晓丹 福建华安人。童年时侨居印度尼西亚 ,十岁随父回国。1928年在厦门集美 农林专科学校学习时,因参加学生运 动被开除学籍。后去上海, 1931年入 天一影片公司任布景师,次年任导演 先后导演戏曲片《白金龙》、故事片《飞絮》、《飘零》等。1934年后 在香港执导影片《翻天覆地》、《金 屋十二钗》等,揭露社会黑暗。抗日 战争爆发后,导演抗日影片《上海火 线后》、《小广东》、《民族的吼声 》等。香港沦陷后,拒绝日本占领军 合作拍片的要求,潜往重庆。抗日战 争胜利后回上海,拍摄了揭露国民党 腐败统治的《天堂春梦》等影片。建 国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相继导演反 映革命战争和人民解放军战斗生活的 影片《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 、《红日》、《南昌起义》等。其中 《渡江侦察记》于1957年获文化部19 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并获个 人一等奖。1979年导演的《傲蕾·一 兰》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19 83年导演传记片《廖仲恺》,真实地 展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历史画 卷,成功地刻画了廖仲恺的银幕形象 ,1985年获第五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为了追思悼念电影导演汤晓丹 ,特此建立网上纪念馆。 汤晓丹 - 创作风格 汤晓丹这样的性格,也使得汤 汤晓丹晓丹的电影艺术创作无往而不胜,因为他善于察纳方家意见,充分考虑上级、片商和观众的需求,在创作上从不自我膨胀、先己后人,因此他的影片总能在市场和票房上赢得成功。含蓄内敛,不事张扬的个性,甚至还渗透到汤晓丹刻画人物、营造氛围的电影声画技巧当中,使他善于用一种含蓄隽永、细致入微的精精致笔触,来触发人们微妙的心理律动。 建国以后,汤晓 汤晓丹丹素以拍摄军事题材影片见长,这位从未侧身行伍的布衣导演,却被人们冠以“银幕将军”的美誉。主要原因乃是由于汤晓丹尤其擅长刻画战争环境中的人情与人性,以人的情感和人的心灵柔化了战争的残酷和坚硬。50年代初,汤晓丹拍摄《渡江侦察记》的时候,军事题材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能向观众展示战争残酷的一面。但剧情中有一处情节,正要表现战士吴老贵为掩护战友而英勇牺牲场面。怎么办?汤晓丹并没有被难倒,他为人物精心配置了一个 重要道具——一只酒壶,在前面的剧情中做了充分的铺垫,不时让人物把酒壶拿出来嘬上两口。等到拍吴老贵牺牲的场面时,汤晓丹便拿这只酒壶来大做文章。我们在银幕上丝毫没有看到吴老贵中枪倒地的动作,但是我们看到那只酒壶被抛在了杂草丛里,瓶口张开,几滴残酒从中汩汩涌出。 这个镜头,用一种看似不经意的镜头语言,向观众传达出一种“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浓郁诗情。可谓不着痕迹,尽得风流的神来之笔。汤晓丹在不触犯战争片禁忌的前提下,含蓄地完成了对牺牲的情感渲染。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让《渡江侦察记》一片大获成功。据当时的统计,这部影片在全国上影周期长达半年之久,观众人数多达1733万人次,创下了1954年国产片的最高观影纪录。 汤晓丹 - 创作之路 1933年,身为天一影片公司布景师的汤晓丹,意外得到一次执导影片的机会,拍摄了自己的处女作《白金龙》。这一机缘看似偶然,实际上恰恰得益于汤晓丹避高趋下的谦和个性。《白金龙》原是一部由粤剧名家薛觉先与夫人唐雪卿合演的地方戏,因为广受观众欢迎,薛觉先便决定把它交由天一公司拍成电影。原计划由天一老板邵醉翁亲执导筒,没想到开拍之前却临时走马换将,将毫无电影拍摄经验的汤晓丹从幕后推向台前。个中原因,一来是因为汤晓丹是天一公司唯一会讲粤语的人,语言上的优势便于他把握 汤晓丹剧情脉络,与演员充分交流;二来,也是更为重要的理由,邵醉翁私下担心薛觉先性格耿介,不好合作。于是便把为人厚道、寡言不争的汤晓丹拉来顶缸,以求避开薛觉先的锋芒。 结果影片在南洋市场一炮打响,据说为天一公司挣到了一百万的票房。客观上讲,影片的成功应首先归功于原作扎实的观众基础,同名舞台剧早已在市场上经过千锤百炼,更加上薛觉先、唐雪卿等名伶加盟,影片大卖原也是水到渠成。
1910年农历2月22日,一个婴儿出生在福建省 漳州市 华安县 云山乡的一个山村。时光流转、逝者如斯。整整一个世纪之后,当年呱呱坠地的婴儿,如今已经走过漫漫人生征途,步入百岁高寿之年。这位人瑞,就是被人们誉为“金牌导演”和“银幕将军”的著名电影导演艺术家汤晓丹。 汤晓丹 - 个人经历
1931年,加入天一影片公司任布景师。 1932年,开始任导演,拍摄了自己的处女作《白金龙》,影片在南洋市场一炮打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导演抗日影片《上海火线后》、《小广东》、《民族的吼声》等。香港沦陷后,拒绝日本占领军合作拍片的要求,潜往重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拍摄了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天堂春梦》等影片。 建国后,加入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相继导演反映革命战争和人民解放军战斗生活的影片《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南昌起义》等。[1] 2004年,第1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年届95岁高龄的汤晓丹先生荣获中国电影家协会新设立的“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 2012年1月21日,汤晓丹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2岁。 汤晓丹 - 执导作品1933年《飞絮》(与邵醉翁合作) 1940年《小广东》 1941年《民族的吼声》 1945年《警魂歌》 1947年《天堂春梦凤记》 1948年《万象回春》 1949年《失去的爱情》 1951年《胜利重逢》 1952年《南征北战》(与成荫合作) 汤晓丹的夫人蓝为洁女士是中国电影剪辑师,生于重庆。1944年,高中毕业后进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技术科。1946年,随厂迁回上海。1952年在上海翻译片组任剪辑。1957年,调江南电影制片厂。1984年退休后,至今参加了《徐悲鸿》、《传奇夫人》、《杨家将》等近千部集电视剧的剪辑指导工作。 她参加剪辑的影片中,《苦恼人的笑》、《南昌起义》获政府奖;《巴山夜雨》获政府奖和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城南旧事》获政府奖和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并获最佳剪辑奖提名。《廖仲恺》获政府奖和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汤晓丹的两个儿子汤沐海、汤沐黎是优秀的指挥家、画家。 蓝为洁与汤晓丹相濡以沫66年,感情醇厚。 汤晓丹 - 人物评价 晚年影视界活动 汤晓丹的生命,无愧于中国电影。但是汤晓丹却认为,他的银色旅情中,都是众人出力才完成艰巨任务。让汤晓丹时时深深怀念的是与他长期以来合作的伙伴们。如果没有那么多演职员的鼎力相助,完成那些高质量的影片是不可能的。对他们,汤晓丹念念不忘。画家汤沐黎、指挥家 汤沐海,这两位公子,也是汤晓丹的骄傲。他们在国际的荣誉,使中国人的光荣簿里又增添了浓浓的两笔。汤晓丹常常思念身在海外的孩子们。 .
汤晓丹 - 名人风采
|
Powered by Discuz!
© 2011-2013 Tang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