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南省浏阳县中和乡坛前村蜈蚣槽有着200年的汤家老屋,
原来老屋在初建的时候是一所豪华的乡村住宅,三砂(石灰、石块、黄泥加水合为一)脚墙上面是青砖墙体,左右两边的燕尾风墙上方如鸟尾一样向上翘起,墙的上面画有各种飞禽走兽和人物故事,右边的墙上有诗句:“春游芳草地,夏尝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真可谓诗文诗画并茂。
阶级用大方麻石压边,地坪的三砂上面用小河石压满各种花纹,大块石铺路。正厅前阶檐两边的大伞柱,高高地撑向屋檐顶端,两边的堂屋连着横屋,一路跑马楼。建筑风格独特,合理科学,装饰精美,座西朝东。我们早晨起来,就可见太阳从东方升起。正厅里的神龛油漆到栋,神龛后有两个壁柜,小时候我们经常在里面捉迷藏,厅屋的两边放着长两丈多,宽一尺多,厚约五、六寸的枫木长条凳。听说有“水浸千年松,高悬万年枫。”
厅中的上方悬挂着一块长1.4丈、宽0.3丈,十分醒目的珠红底金字牌匾,上书“坤貞算永”四个大金字,这就是老屋创始者王氏婆婆的貞节匾。她乐善好施,曾捐建石孔桥九座,并以三孙载光、载有、载良三兄弟名义,即三人开泰吉祥、平安之意,取名“三泰众”筹集田租等用于每年清明扫墓,中元节烧包祭祀之费用及公益事业,并新修建“三家庵”庙宇一座。老屋右下边的吊马湾,是当时鼎盛时期专门拴马的地方。王氏二十一岁时生一子,一年后丈夫不幸与世长辞,从此寡守至81岁去世。
可惜老屋过去的宏伟建筑,都在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即1933年至1935年)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认为汤家老屋是红军“土匪窝”,将老屋的青砖墙体拆去修炮台(碉堡),围剿湘、赣边区红军和游击队,从此一个庄严美丽的老屋破坏得不成样子,只是留在我们记忆里。随着时间风雨,人员外迁,加之1967年文化大革命除“四旧”中,祖上遗留下来的几柜古、老书籍也担往坛前烧毁了,匾牌和神龛也遭到了破坏,只残留正厅原形,其余已面目全非。可见老屋也是历尽沧桑。
近年,时逢盛世修家谱,查找老屋历史,才真正发现它始建于清·嘉庆丙寅十一年(公元1806年)。两百多年来,它见证了社会的风云变幻,经历了无数个喜怒悲哀的岁月。
由于它坐落于湘、赣边区的特殊位置,它的子孙不少先后参加了早期革命,有十多位先人为今天的胜利付出了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经查县志革命烈士档案,走访在世老红军、老同志和核对家谱,加之老屋红军后裔的回忆,上辈先后参加红军的有:汤裔早、汤裔沅、汤裔发、汤裔良、汤裔荣、汤裔芹、汤裔本、汤裔长、汤裔兴、汤裔忠、汤裔善、汤万忠等。
他们白天照常做事,晚上出去活动。联系暗号是:“今晚有没有宝赌?”回答说:“有”,在什么地方。意思就是今晚有任务。那时只要讲错一句话,就有可能人头落地。民国二十二年十月的一天晚上,汤万益讲了国民党的坏话,被国民党的挨户团特务听到,第二天早晨起来,他的头就滚到了门槛下,我父亲也去看了。那年代真是四面白色恐怖,不少革命者人头落地,无辜群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今天,我们追忆他们就像大海追忆涓涓的源泉,没有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老屋的沧桑历史,我们应该更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有国,后有家。
老屋的故事代代相传,她的子孙后代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那些苦难岁月,革命先烈的鲜血不会白流。为保卫革命先烈们创造的胜利果实,她的后代汤万坤于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奔赴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前线。为保卫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尽自己应尽的光荣义务,我也于1961年7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去保卫和完成革命前辈未尽事业。在父亲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影响下,我们四兄弟均先后加入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我的几个孩子们及侄子、侄女和老屋的后代,都在各条战线发挥着光和热,为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和谐安康做出新的贡献。
时光流逝,五十多年过去了,老屋依旧在,几度朝阳红。解放时住在老屋的四户人家,已发展到二十多户,九十多人,分布于湖南、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在外新建楼宇二十多栋。汤家老屋的嗣孙们,在以胡绵涛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正在建设更新更美好的和谐社会,去安慰这些为今天幸福生活付出了宝贵生命先辈先烈的在天之灵。让他们用热血和生命创造的事业,永远光芒万丈照耀着我们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