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查看内容

《安徽汤氏源流考-4》作者:汤锦程

| 发布者: dxadmin| 查看: 5315| 评论: 0

摘要: 南宋时期,安徽地区成为宋、金两国的争夺的战略要地,金军渡淮南下,安徽首当其冲。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蒙古国与宋国联合灭亡金国,宋军乘势收复河南,蒙古国责宋国图复中原,从此河南、淮南成为宋、蒙两国 ...
   南宋时期,安徽地区成为宋、金两国的争夺的战略要地,金军渡淮南下,安徽首当其冲。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蒙古国与宋国联合灭亡金国,宋军乘势收复河南,蒙古国责宋国图复中原,从此河南、淮南成为宋、蒙两国的交战之区。宋端平2年(1235年)蒙古军南下攻宋,庐州、寿州、亳州战火弥漫,加之大雨成灾,民不聊生,安徽地区汤氏为躲避战火,随着难民向江西、浙江迁徙。据《汤氏宗谱》记载:安徽寿州人汤迪(一说河南睢县人),宋末迁循州(广东惠州龙川县)开基。元世祖至元16年(1279年)南宋灭亡,元朝将安徽地区划入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为了填补安徽劳动力的不足,元朝从江苏、江西两省向安徽地区移民。江苏丹徒人汤垕,汤炳龙之子,元代著名文物鉴赏家,宋末随父迁居江苏淮安,元初迁入安徽泗水定居;江西人汤兴,讳辅臣,元初迁居安徽桐城,其后裔迁居泾县;江西饶州地区的汤氏,元代迁居安徽濠州(安徽凤阳)、颖上;江西临川城南门外崇钱观汤家村汤氏,元末迁居安徽凤阳县;江西余干南塘汤氏(一说安徽寿州),元代迁居安徽滁州来安县;元末,汤氏为避祸逃至安徽长丰县汤大营子。因而桐城、濠州(安徽凤阳)、颖上、宣城等地区成为元代汤氏郡望。

   元朝末年,江南各省爆发农民大起义,濠州(安徽凤阳)人汤和举族参加红巾军,安徽颍上、宣城、庐州等县的汤氏纷纷举旗响应。汤和率领安徽汤家军南征北战,先后征服江西、江苏、浙江、福建、贵州、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被称为大明王朝开国功臣,先后受封为中山侯、信国公,追封为东瓯王。因安徽凤阳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成龙之地,建国后被称为“中都”,安徽境内各府和直隶州也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称“南直隶”。安徽汤家军因功封疆受爵,因而安徽汤氏多迁入封地,据史籍记载:安徽来安人汤美,明洪武年以军功封福州卫百户,统卫兵112人,旋迁升连江县定海所千户,统卫兵1120人,准世袭,遂定居于福建定海;安徽合肥人汤黑哥,明太祖洪武年从军,从征奉议、南丹,以军功封福建兴化卫百户,准世袭,遂定居于福建兴化;安徽寿州人汤复禹,明洪武年以军功封福建永宁卫指挥使司千户,准世袭,遂定居于福建永宁;安徽定远人汤全,明洪武年以军功封福建汀州卫右所镇抚,遂定居福建汀州;安徽凤阳人汤忠(一说安徽颖上人),《江苏邳州县志》曰:汤忠为东瓯王汤和七子,明太祖洪武年,汤忠以军功封江苏下邳卫世袭指挥佥事,准世袭,遂定居江苏邳县,其协助指挥使统卫兵5000人守邳州,因征五关之叛,卒于军;安徽凤阳人汤绍中,汤伦子,过继伯父汤傑为世子,明世宗嘉靖11年(1532年)重录功臣之后,封汤绍中为灵壁(安徽)侯,授南京锦衣卫正三品指挥使,食禄1000石,因汤绍中官居南京,遂定居于南京,所以其子孙从未至安徽灵壁居住,只派人收取灵壁食禄;安徽滁州来安人汤铭,汤宽次子,明承袭兄封,任广东神屯卫百户,旋调安徽凤阳府中都金川门百户,汤铭征讨山寇有功,迁升河南归德(商丘)府睢阳卫前所千户,遂定居睢阳(河南睢县)。安徽来安人汤智,明太祖洪武年以军功封河北广平卫(河北鸡泽县)前所千户,遂定居于河北广平县。安徽凤阳人汤克恭,明洪武20年(1387年)其随汤和御倭保国,以军功封浙江桐庐正六品副千户,准世袭,遂定居浙江桐庐。安徽定远人汤光,明太祖洪武14年(1381年)汤光以军功封江苏常州卫指挥佥事,明洪武22年(1389年)汤光迁任湖南宝庆卫(邵阳)指挥佥事,遂定居于湖南邵阳;安徽定远人汤用明,明初以军功封湖南衡州卫指挥同知,准世袭,遂定居于湖南衡州;安徽凤阳小西门人汤用和,汤仲达长子,明承袭父职任永定(湖南大庸)卫正三品指挥使司,遂定居于湖南大庸(张家界永定区)。安徽人汤义,明太祖洪武32年(1399年)其从沐英平定云南,以军功封云南腾冲后所百户,遂定居于云南腾冲。安徽宣城人汤贵,明太祖洪武初年从太平张总督南征西讨,以军功敕封昭武将军,授燕山卫指挥同知世袭,遂定居北京。明初分封中,也有部分安徽汤氏功臣分封于本省。如:安徽定远人汤昭,明洪武年以军功授云南都指挥同知,其协助沐英平定云南,汤昭回镇安徽梁县(肥东县)镇山,遂定居于安徽肥东县;安徽合肥人汤禄,明洪武初年其以军功封安徽宣城卫指挥佥事,准世袭,遂定居于宣城;安徽盱眙人汤顺,明洪武29年(1396年)以军功封任安徽六安州百户,准世袭,遂定居于安徽六安。

相关阅读

GMT,

Powered by Discuz!

© 2011-2013 Tangshi.or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