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查看内容

南唐宰相----汤悦(殷崇义)

| 发布者: dxadmin| 查看: 55| 评论: 0|来自: 溧阳范阳汤氏

摘要: 池州的末唐、五代和北宋时期的汤悦(殷崇义),能受到南唐皇帝的青睐和重用,成为池州历史上惟一的宰相人物,并非是因为他的家族有什么特殊政治背景,更没有南唐朝廷中有什么掌权人物极力举荐,则主要在于他有着坚持 ...

    池州的末唐、五代和北宋时期的汤悦(殷崇义),能受到南唐皇帝的青睐和重用,成为池州历史上惟一的宰相人物,并非是因为他的家族有什么特殊政治背景,更没有南唐朝廷中有什么掌权人物极力举荐,则主要在于他有着坚持不竭地顽强毅力、坚韧不拔的图治意志,以自己的出类拔萃的睿智才华和诚信不阿的情操功绩,才使他登上如此的权力高位。
    唐代池州的殷氏家族,是极其平凡而普通的。汤悦的父亲殷文圭,刻苦攻读,诗文出众,可在朝廷动荡、宦官秉权、藩镇割据的末唐时期,于考场多年的奋斗,却成就不了一位及第进士。后来在大军阀、梁王朱温(李全忠)推荐下,方得进士登科。父亲的艰苦奋斗、磨砺不止的行为和精神,对儿子汤悦有着很大影响。殷文圭虽接受举荐,但他厌恶那些分裂国家的军阀藩镇,因而由于他不去为梁王的政治服务,被朱温骂之为“措大”,并对其通缉捉拿。对另一位割据势力呈越王钱镠的高官邀聘,殷文圭也依然不应,隐居于九华山而不出。当时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的部属田君页驻宣州,行使军政大权,为招揽精英人物殷文圭,他于宣州建起豪华住宅,私下将殷母接来,并以外甥名义加倍侍奉,以行孝为伦理根本的殷文圭,这才举家迁至宣州,成为田君页的上客。《新唐书·田君页传》云:“田君页善遇士。……殷文圭有美名,朱温、钱镠交辟不应,君页置田宅,迎其母,以甥事之,故文圭为之尽力。”但田君页不听劝告,起兵反叛杨行密,兵败被杀。杨氏因赏殷文圭才能,邀之至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先任淮南节度使的掌书记,后任吴王杨行密父子的翰林学士,曾以文宦身份随军征战,故曾写有《从军稿》一书。由于文采卓著,杨行密死后的墓志铭,杨氏家族均托其为之。汤悦也随着父亲,于扬州入仕于吴国政权。
    汤悦在吴国的官职,宋人马令《南唐书》说其是中书舍人,但同是宋朝的僧人文莹《玉壶清话》云其在此之前,还任过秘书省校书郎的微职。由于卓越才华的展示,吴帝命其为扬州名寺孝先寺撰写文章,汤悦受诏后很快完成,皇帝阅之,十分满意,遂令人勒石为碑,立于寺前,以致名震吴国朝野。当李昪禅继吴国,改国名为南唐时,汤悦也随之变成南唐命官,由中书舍人升迁为翰林院学士,后又擢升为吏部尚书、知枢密院重职,参与南唐国大事的机密决策。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南唐元宗皇帝李璟,决心除去立党行奸卖国宰相(右仆射)宋齐丘,将其囚禁于九华山时,历数宋齐丘奸恶罪状的诏书,即由汤悦草撰。随后不久,元宗皇帝晋升汤悦为右仆射(即宰相),主持朝政事务,说明南唐皇帝对他的信任。凡决定国家命运的皇帝诏书、敕令、朝廷文献和外交文书,绝大多数均出于汤悦之手笔。
       李璟继南唐皇帝之后,五代的后周政权日益强大,在打击了中原割据势力之后,南唐即成为它的攻伐对象,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起,对南唐淮河南北的州郡逐步攻取。有一次,周世宗亲率大军攻破南唐重镇扬州,南唐政权渡江撤至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周世宗即驻跸于扬州孝先寺。当其阅读到《扬州孝先寺碑》时,对碑文的内容详实而文字又优美无比,惊叹不止,赞扬不已。战争之中,他为不能见到这位撰写碑文的南唐才子而叹息。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即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后周军队攻下南唐江北的十个州郡。元宗皇帝李璟在宋齐丘等一帮权臣挟迫下,割地赔款,将尚在坚守的江北庐州(今安徽合肥市)、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黄州(今湖北黄州市)、蕲州(今湖北蕲州市)四州郡割给后周,并年年上贡赔款,以达到划江而治。原先拥有三十四州疆域的南唐,剩下的只有江南的国土,为避兵锋,对后周又表臣附,后周对南唐皇帝,只称之为“江南国主”。也就在这年九月,适逢周世宗皇帝诞辰,李璟派汤悦为南唐的进奉使,带着厚礼前往。当周世宗得知来者是《扬州孝先寺碑》碑文作者汤悦时,高兴非常,着令对汤悦接待之礼节,提高到与异国君主平级。但作为战败国的使节,汤悦却不卑不亢,从容对待,以方正典雅的气度,保持了南唐国的尊严。这种形象,更受到周世宗的尊重。

    当汤悦出任宰相的时候,南唐已经沦落为对后周割地赔款、苟安江南的半壁河山。在面对强敌的艰难情况下,他精励图治,锐意进取,对内团结,力求挽救危境,对外则力争有个和平的环境,以取得南唐局势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这个时期,对后周这个强大敌国交往多了,文字文件的来往也较前大为增加。而这种“交往”的文字文件,均多出于汤悦的亲撰。每接到南唐的文书,周世宗都亲自览阅,并每每都把这些文书,当作典范文字,敕命本朝文宦们学习。为了将朝臣的文字水平赶上江南汤悦,周世宗想了很多的办法,甚至在短短几年中不断地更换朝廷文件的草撰者中书舍人、知制诰,总希望在本国文臣中寻出个像汤悦那样文韬武谋的人才。对于这件事,北宋人马令的《南唐书》、南宋人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以及清人吴任臣《十国春秋》、清人邵晋涵《旧五代史考异》等书中,均有记述。《宋朝事实类苑》,是江少虞(字虞仲)花了十五年功夫撰成的一部巨典,历代文坛对其价值的评论都甚高。现将它的一段记述,引录如下:

       “汤悦,父殷举(即殷文圭),唐末有才名。本名崇义,建隆初,避宣祖庙讳,改姓汤。初在吴(国)为舍人,受诏撰《扬州孝先寺碑》,(周)世宋亲征,驻跸此寺,读其(碑)文,赏叹之。及(南唐、后周)划江议定,后(南唐)王遣(汤悦)入贡,世宗为之加礼。自淮上用兵,凡(南唐)书、诏多(汤)悦之作,特为典瞻,切于事情。(周)世宗每览江南(南唐)文字,形地嗟叹。当时,(因)沈遇、马士元皆不称职,复用陶谷、李昉于舍人,其后(再)用扈载,率由此也。”
    为了使本国的朝廷文字,提高到“江南”敌国的文字水平,能有与汤悦相比肩的人物,周世宗竟然屡屡更换自己朝中执掌诏命、敕令的人物,足见周世宗对汤悦这样睿智人才的赞赏、追求、期待与渴望。据《旧五代史》、《资治通鉴》等史籍记载,后周中书舍人、知制诰职官的撤换,尚不止《宋朝事实类苑》中所述,如《旧五代史》作者薛居正,在为官后周时,也曾在周世宗的频频“更换”,中,任过中书舍人、知制诰。
    周世宗,可不是个平庸皇帝。他本姓柴,名荣,因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而继承了后周皇位。把一个弱小的政权,扩大进展到整个中原乃至长江以北。江南的南唐和吴越,领土虽然未完全丧失,但已臣服于后周王朝。《旧五代史》评其是“嗣守鸿业”、“神武雄略”、“摘伏权奸”、“知用兵之频亻并,悯黎民之劳苦”,结论是:“乃一代英主也。”《新五代史》则说他在“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评价他是“一代贤君”。汤悦能被异国英贤皇帝所赏识,足知汤悦真实睿智与拔萃才能。
    在没有家庭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汤悦凭着自己学识和才能,荣登南唐宰相高位,倍受本国皇帝的重用和青睐,同时更以自己出类拔萃的才学,获得敌国英贤君主的赞赏和仰慕,这在池州历史上是仅有的,即使在全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北宋建立,南唐灭亡,汤悦随同南唐后主来到了北宋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宋朝廷也相当重视汤悦的才识,任命其为太子詹事。赵匡胤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成为宋代第二个皇帝宋太宗时,敕命汤悦主撰《江南录》。成书后的十卷本《江南录》,详录了南唐义祖(徐温)、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事迹。马令《南唐书》云:“汤悦后仕皇朝(宋),奉太宗皇帝敕,撰《江南录》十卷,自言有陈寿史体。”陈寿,乃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名史《三国志》作者。历史界历代评价陈寿“有良史才,撰《三国志》,创三国并列之体例。”这里所“言有陈寿史体”,即把南唐与后周等“并列”书之。说明他对亡国南唐历史的尊重。
    汤悦,可谓是池州历史上了不得的人物,了不得的官职,了不得的才华,了不得的风采,更具有了不得的道德高品!他与他的事迹,当是今天池州社会全面进步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

相关阅读

GMT,

Powered by Discuz!

© 2011-2013 Tangshi.or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