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殷氏始祖(封)似为汝南名士殷陶的讳饰说法 东汉未年的汝南殷陶,为当时的名士。 陶渊明在他的《孝子传》就为汝南庶民孝子殷陶立传;还有史书记载汝南殷陶买同县人张南的房屋将地里埋的金钱还给原主的事。从这说明至少其家是耕读传家的世家,不是普通的农家;既使其父辈(因早亡等因)无名望,其父上辈也积聚一定的物质和文化。 最重要的是他与范滂的交往。 范滂(137年-169年),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漯河东)人。东汉时期党人名士,与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尹勋、蔡衍、羊陟并称为"八顾"。 又与刘表、陈翔、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岑晊并称为“江夏八俊”。 范滂因被举荐为孝廉、光禄四行出任冀州请诏使,后调任光禄勋主事。后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任职。太守宗资先前听说过范滂的名声,聘请他到郡府中担任功曹,把政事交给他处理。延熹九年(166年),牢修诬陷指控“党人”结党,范滂获罪被关进黄门北寺狱,审判结束后范滂等人被释放,向南回乡。从京师出发的时候,汝南、南阳的士大夫来迎接他的车子有几千辆。和他一起被关押的同乡人殷陶、黄穆也被释放一同回乡,他俩一起在范滂身边侍奉守卫,替他接待宾客。范滂回头对殷陶等人说:“现在你们跟随我是加重我的灾祸。”于是他们就悄悄地回到乡里。建宁二年(169年)汉灵帝刘宏又大批诛杀党人,范滂随即去监狱投案,英勇就义,死时三十三岁。 遭党锢之灾,有名望是官长则会毁家丧命;有名望虽非官长亦有身家性命之忧,需避难远奔;无名望则无需逃往江东(荒远落后地区,诸葛亮曾称殷礼〝东吴菰芦中,乃有奇伟如此人”)。官长被第二次捕(自)杀,故殷陶应闻风而避隐或第一次之后就避隐。 其原籍地望似靠江东(曲阿或称云阳)不太远(河南东南部或安徽北部即汝南郡或陈郡,因年代而地名有变化),否则奔荆州(较富庶)。 入江东无人脉且隐居,所以土著人以贫贱视之。至殷礼时只有三代人(即殷礼的祖辈)时间间隔(殷陶辈约生于140年,殷颖辈约生于160年,殷礼辈约生于180年)。此时或之前,殷陶(为范滂同时人,似不满40岁)逃江东隐居曲阿,家贫位贱,经一世,子(殷陶携此子入江东)殷颖(似不足15岁),有孙(父江东成婚,似出生不早于169年)殷礼,方进官学,后零陵太守(224年出使西蜀,非世家无根基难有此成就,即三世方可培养出一个贵族) 《三国志》顾劭(178一217)传:…云阳(曲阿)殷礼起乎微贱,(顾)劭皆拔而友之。甄拔入仕,初为郡吏。19岁任吴县丞,后任尚书户曹郎。(据〝顾劭拔而友之〞,殷礼的生年似应不早于178年,224年殷礼出使西蜀,年龄应不低于35岁或40岁)。 《通语曰》:殷礼字往嗣,幼而乡里异之。七岁就学官书。在师末尝戏弄,讽诵恒不为声,潜识而已。师杀鸡诣礼父颖曰:贺此子能兴君门。礼零陵太守。行在舟车,手不释卷。从曲阿往返,遂不知堤溃广狭,及行旅喧闹,未尝视之。时人语曰:奇才强记殷往嗣。(《御览》六百十四引殷兴《通语》。案:礼子基作通语曰:礼字德嗣,则此往嗣乃德嗣之误,殷兴乃殷基之误) 殷基,一作殷兴,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三国时期吴国零陵太守殷礼之子,西晋学者。仕吴国为无难督,以才学知名于世,入晋迁尚书左丞。文士传曰:礼子基,无难督,以才学知名,著通语数十篇。有三子。巨字元大,有才器,初为吴偏将军,统家部曲,城夏口,吴平后,为苍梧太守。少子佑,字庆元,吴郡太守。 江东殷氏始祖的官职封号冀州刺史和谏议大夫似亦同殷陶与范滂交往相关。查史料东汉末年的这两个官职均无殷氏人物的记载。因而有可能是殷陶随同辅佐范滂巡察冀州,后人附会出冀州刺史(太守)或谏议大夫的官衔。 以上仅是本人粗浅的看法,因对家族历史感兴趣,而殷汤共祖,在历史的长河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故对相关的历史资料较为关注。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出好文章为共同探源觅祖做些事情。
附:江东出土与殷氏相关的文物(可能与西晋末年殷氏第二次渡江有关,也不排除东吴殷氏世家因吴灭入晋而回迁汝南而因朝代更变而郡望由汝南(河南)郡而更变为陈郡(长平)。) 砖出浙江绍兴,铭文曰:“建武元年(317)太岁,丁丑殷氏造”。建武之年号于历代常有,然与丁丑相符者仅有一年,为东晋建武元年(公元三一七年),故此砖当为东晋砖。其“年”字与“太”字以钉纹相隔,“丑”字与“殷”字以“大泉五千”钱纹为界。铭文隶书书法尚佳,笔画细劲有力,结字横扁,实为佳作。 西晋太康六年(285)砖,出长兴,为晋太常卿殷融墓砖。晋太 和六年(333)(河南郡)长平县殷氏墓砖,也出长兴。
来源安徽灵璧:Tangchis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