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查看内容

汤万宁——司令部高级参议 白羊城“红蓝箍”

| 发布者: dxadmin| 查看: 331| 评论: 0|来自: 北京日报

摘要:   汤万宁(1882—1956),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白羊城村人。国民抗日军发起者之一。曾任白羊城村保卫团团总、国民抗日军高参、八路军五支队高级参议,平西第一游击总队副总队长,昌宛县(今属昌平区和门头沟区的部分 ...
  汤万宁(1882—1956),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白羊城村人。国民抗日军发起者之一。曾任白羊城村保卫团团总、国民抗日军高参、八路军五支队高级参议,平西第一游击总队副总队长,昌宛县(今属昌平区和门头沟区的部分地区)公署第一任县佐、专署特派员,彭城县(今属江苏省徐州市)县长。抗战胜利后,回乡为民。
  1935年深秋,昌平不太平。

  那一年,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在北平成立,昌平和北平以东21个县归其管辖,一时间,昌平地区土匪蜂拥而起。

  白羊城村属昌平县,土地贫瘠,又遭匪患,农民苦不堪言。为防范土匪,村民自发成立保卫团,村民汤万宁被推举为团总。汤万宁联合邻村保卫团,数次打击土匪,夺回被绑架的人质,威望大增,人们尊称他为“汤七爷”。

  1937年初,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高鹏(解放后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纪亭榭(解放后任海军航空兵参谋长)等人,流亡至北平,在北平郊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经人介绍,他们认识了汤万宁、汤玉瑗父子。

  高鹏、纪亭榭等人向汤氏父子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希望大家一起组织抗日队伍。性格豪爽仗义的汤万宁深明抗日救国大义,当即表示:“我倾家荡产,跟着你们抗日了!”

  当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在中共北方局直接领导下,中共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支持高鹏等人组织抗日武装队伍,武装保卫华北。7月20日,高鹏等20多人分两路出北平城,在白羊城村汤万宁家会合。汤万宁取出当地保卫团的10多支步枪,连同从城里带出来的17支手枪,组成一支20多人的武装队伍。7月22日,大家齐集在白羊城村关帝庙前的空场上,正式宣布:成立抗日军,举行武装起义。这,是北平郊区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

  因柏峪口村地主告密,抗日军遭到国民党军队袭击。汤氏父子虽然突围,但家眷成了敌人的打击目标。日军烧毁了他家的房屋,一家人不敢在村中居住,只好离乡背井、四处流亡。

  这并没有吓倒汤万宁和抗日军,他们坚持斗争,扩大队伍。

  一天,抗日军战士正在德胜门外土城以北的一个小村吃饭。当地常给监狱送豆腐的“小张回回”向抗日军报告:“你们要搞枪,第二监狱里有三挺机枪,三十几支步枪,还有几百名犯人。看守就是几个根本不会打仗的警察。”

  汤万宁等抗日军负责人一商量,准备“劫狱”。8月22日傍晚,抗日军来到第二监狱门前,其中一人乔装成日本军官,依哩哇啦地说着日语。“小张回回”大喊:“洋二大爷来了,要察看监狱,快快开门!”连吼几声,看守便把大门打开。战士们一涌而进,先缴了伪警的枪,接着又去监房放人。数百名同胞以及一批共产党员得以获救,其中包括李大钊的侄子李海涛、河北省磁县农民暴动领导人唐洛寿等。抗日军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吸收了800余人参加抗日军。

  抗日军的这次“劫狱”,极大鼓舞了北平同胞,爱国学生、贫苦农民踊跃投奔抗日军,抗日军迅速扩大到1000多人。

  9月5日,抗日军在三星庄村(今属海淀区)开大会,全军约法,肃整军纪,汤万宁任司令部高级参议。会上正式将队伍定名为国民抗日军,战士每人发红、蓝两色袖标,红色在上表示战斗,蓝色在下表示祖国河山,红蓝袖标意即用战斗打败日本侵略者,收复大好河山。自此,“红蓝箍”在北平郊区声威大震。

  9月8日,国民抗日军在黑山扈天门沟地区第一次与日军正面交锋,沉重打击了日军气焰,使其死伤累累。

  当年12月25日,经八路军总部正式批准,国民抗日军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汤万宁为司令部参议。经历5个多月的战斗后,这支被称为“红蓝箍”的人民抗日游击武装队伍改编加入八路军,开始了新的征程。

  (资料提供: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报记者 方芳 整理)

GMT,

Powered by Discuz!

© 2011-2013 Tangshi.or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