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查看内容

2010会馆保护与利用(北京)论坛

| 发布者: dxadmin| 查看: 948| 评论: 0

摘要: 10月13日至14日,由北京京都文化投资管理公司和北京湖广会馆联合主办的“2010会馆保护与利用(北京)论坛”在北京湖广会馆隆重举行。在此次论坛上,各界专家学者、会馆同仁围绕会馆历史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我区会馆 ...
   10月13日至14日,由北京京都文化投资管理公司和北京湖广会馆联合主办的“2010会馆保护与利用(北京)论坛”在北京湖广会馆隆重举行。在此次论坛上,各界专家学者、会馆同仁围绕会馆历史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我区会馆利用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的作用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区的会馆建设出谋划策。本期理论周刊特刊登论坛发言主要观点,供读者学习参考。
 
保护和发扬会馆文化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洋
 
    会馆文化应该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产物,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作为明清两代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有70%的会馆座落在西城。如今众多会馆已经成为别具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也成为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那么在会馆保护利用方面,我们进行了湖广会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我们还对中山会馆、安徽会馆进行了整体修缮,也在进行一些新的尝试。现在西城区有近百个会馆遗留下来,将来预计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三、四十个,我们也在进行积极探索,看看如何能够把会馆尽量保护下来,并且开发、利用好。近期市委市政府对会馆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提出了明确的意见,要求对会馆文化进行进一步研究,也把它列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当中。下一步西城区将在会馆保护方面加大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我们的会馆文化得以保护和发扬。
 
让会馆更好地服务大众
北京市湖广会馆总经理 霍建庆
 
    会馆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彰显。作为文化载体,这条浓浓的乡情链也连接着昨天和今天。历史上的昨天,会馆曾经鼎盛一时,沧海桑田,在经历过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荡春风的鼎盛后,老会馆一度被历史烟尘埋没。今天会馆作为承载民族精神的物质文化遗产,再度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时代在发展,作为会馆人,我们应让老会馆在继承与发展中找到契合点,在新时期发挥新的社会功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和大众。
 
充分发挥会馆的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
重庆市湖广会馆副馆长 苟毅
 
    会馆保护与利用论坛于2008年4月在重庆,由北京湖广会馆、天津广东会馆、上海山陕会馆、重庆湖广会馆、山东聊城会馆、浙江宁波庆安会馆等会馆发起成立,是一个由各地会馆参加与增进友谊,探讨会馆保护与利用,推动会馆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常态性交流平台。挖掘会馆文化,研究会馆的历史,探讨会馆在新时期的功能,对加强地方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研究发挥现代社会工商业组织的社会公益职能,促进地方文化教育、历史旅游及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年来,会馆保护与利用论坛已分别在重庆和广东汕头召开了两届,这次“2010会馆保护与利用(北京)论坛”作为北京宣南文化节的组成部分,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北京湖广会馆举行,充分体现了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对城市文脉的传承及会馆保护利用的高度重视,也给我们全国各地在会馆保护上提供了实地考察学习的机会。
    我相信随着“2010会馆保护与利用(北京)论坛 ”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会馆文化研究、会馆修复保护、会馆发展利用的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中国会馆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
 
充分挖掘会馆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
执行院长 肖永亮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为同乡或者同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服务的民间场所。它始建于明代初期,最早的就是湖广会馆。根据会馆的功能,有士馆,行业会馆,还有一些移民会馆等等。
    在北京,会馆是有很多的历史内涵和政治意义的。比如北京的很多会馆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包括湖广会馆,像孙中山、张居正、纪晓岚、章太炎等等,这些名人都跟会馆有很深的渊源。在历史上会馆还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一些梨园泰斗,包括谭鑫培、梅兰芳,还有文学巨匠鲁迅等都曾在会馆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可见会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开发价值,它展现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城市的性格,能够给城市添加很深刻的内涵。
 
把会馆纳入到文物范畴来保护和利用
 
北京大学教授 岳升阳
 
    清末民国年间,北京会馆有多少呢?我们把现有的各种研究资料集中起来,包括主馆、副馆都算上,整个北京市域大概有1000多处会馆。在这1000多处会馆里面,其中以北京的外城为最多,应该说大致占了整个北京会馆数量的90%以上。在外城以西部宣南地区为最多,估计应该占北京会馆总量的70%或者以上的这样一个范围。那么在宣南会馆中大多数为士人的会馆,少量的是商人的会馆。这些士人会馆构成了宣南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会馆保护和利用方面,首先应该提升会馆的地位,我们应该像对待寺庙,包括一些名人故居的做法,把它作为文物来对待,完全把会馆纳入到文物的范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对所有会馆当作文物来普查、调查、研究,包括今后在设立文物保护单位时候,就可以更多地设立一些会馆的项目。
 
在传承弘扬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
 
西城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图书馆(南馆)馆长 李金龙
    从会馆的作用和状况来看,我们不难看到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分布座落比较分散,其次是交通不便利,绝大部分会馆在小街小巷内胡同中,残破比较多,完整比较少,民居占有量多,故居较少。同时已经修缮和部分得到修缮的会馆,在如何利用、如何保护利用上问题比较多。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实事求是进行理性地思考。会馆是历史的活化石,具有两种价值相互依存,一种是历史价值,一种是社会价值,可以理解为在当代社会中所具有的,可以发挥的功能和效益。我们既要考虑到保护其现状,减少损坏,又要考虑到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展示其文化价值和内涵,所以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让会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发挥作用,对其现状进行必要地加工、包装和迁移,以提升其认知和审美功能,达到保护欣赏、实用等社会价值。
 
建设与会馆相互补充的旅游文化服务区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
专委会主任、教授 何智亚
 
    西城区的会馆建设可以借鉴重庆的模式。重庆湖广会馆作为重庆市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拆迁和保护修复工程由重庆人民市政府、渝中区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工程总投资1.3亿元,从2000年9月到2003年6月,渝中区政府用了3年时间,分四期对湖广会馆规划拆迁红线内的居民和单位实施拆迁。共计拆迁居民362户,非住宅11户,拆迁总建筑面积23870平方米。
    为建设与会馆相互补充的旅游文化服务区,重庆湖广会馆还在会馆周边整治改造了约8000多平方米的传统街区,现已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周边的历史传统街区约4万平方米正在进行规划,下一步将进行整治和打造成与湖广会馆建筑群协调的传统街区。新建的传统街区建筑将成为与湖广会馆核心区相互补充的重要旅游文化服务区。功能有传统茶道、特色餐饮、传统小吃、民间手工艺品制作销售、特色酒吧、仿古客栈、旅游商品的销售等。传统街区获得经济效益,将是如何使会馆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采取多种手段发挥城市记忆功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组成员
北京古建研究所原所长
研究员 王世仁
 
    整个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首先看它的价值。当然历史上的东西是不错的,但是有时候是糟粕,比如说梳大辫子、写八股文等等。我们要保护精华,而不是保护糟粕。
    根据会馆价值,可以采取多样的手段加以保护,比如说有的原汁原味去修复,有的可以改变一下,有的可以在原址留个符号。我提一个建议,这300多处会馆,可以在已经不复存在的会馆原址上立个碑,立个标志,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个什么会馆,哪怕是盖农房,在山墙上贴一个牌子,说明此处原来是什么会馆,这样整个宣南会馆的文化品味就提升了。
 
会馆与文化的振兴相互促进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
中国民间商会
副会长 谢伯阳
 
    会馆与文化的振兴关系非常密切,现在企业有一个共识,在经济发展当中,在市场竞争当中,竞争到最高的境界,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文化,我们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最根本的不是经济,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是不行的,但是真正还是要靠文化,一定要有文化的振兴。这才是新世纪我们国家能够强大的最根本的标志。
    我觉得会馆在发展当中,会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怎样把会馆能够保护好、利用好,对于我们振兴文化有很重大的意义。
 
会馆保护与利用要做到“三解”
 
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西城区政协副主席
西城区文史学会会长 许伟
 
    关于保护与利用,我认为要由政府参与,实施会馆文化保护与利用的“三解”工程,即:解读、解放、解危。具体讲,所谓解读会馆,就是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宣传保护会馆文化的重要性,提高认识,摆上位置,加大政府保护的力度,提高社会面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这是一个首要的、基础的、长期的一个工作。
    解放会馆。要把一些价值高、影响大、安全隐患严重、民生问题突出的会馆列入重点计划,结合旧城人口疏散、搬迁,居民和单位要下大力气腾退会馆,合理利用,逐步形成一个保护利用新格局。
    解危会馆。对于一时还腾退不出来的会馆,要完善生活设施,确保居民使用和会馆建筑的安全。
 
做好“十二五”时期会馆的保护和利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教授 林永匡
 
    关于做好十二五时期北京西城会馆的保护和利用。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是确立科学保护的利用目标。我总结为有效保护、科学开发、产业创新、多元效益这16个字。
    第二,确立科学保护利用的五化方式:一是开发的多元化;二是市场的多向化;三是利用的多效化;四是文化的产业化;五是效益的可持续化。
    第三个建议,确立科学保护的多种手段和途径,一是动态保护与静态保护相结合;二是物化保护与非物质化保护相结合;三是文化保护与传统工艺保护相结合;四是古籍保护与历史传统保护相结合;五是会馆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
 
会馆保护和利用要加强经营理念
 
会馆研究专家 孙兴亚
 
    会馆保护应该融入经营理念。会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会馆,一类是文人士馆。以前每年到北京来参加考试的举子多达1万人,这些人的食宿问题怎么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才出现文人士馆。所以说会馆一开始出现就带有经营性质。我们今天要谈会馆保护和利用,必须要加强经营的理念。
 
共同做好会馆的文献资料整理工作
 
澳门理工学院历史研究所
副教授 王熹
 
    我们现在对会馆内涵挖掘不够,如果要做好会馆内涵的挖掘,我觉得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资料整理工作。
    北京各种会馆的文献资料是很丰富的。我希望全国会馆界同仁联手,把文献当中有关各地的会馆,按照类别、按地区分类编制。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把不同的点线上的会馆建立联系,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开发会馆,大家可以互相启迪,互相帮助,共同做好会馆资料挖掘整理工作。
 
    (整版文章按发言顺序刊登
    张耳 摄

相关阅读

GMT,

Powered by Discuz!

© 2011-2013 Tangshi.or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