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晚报记者 卜凡 / 文 陈远忠 / 图
许久不曾为您讲述白血病少年汤奕进一家的故事了。有个秘密,我们从去年藏到了今天。
一直关注我们的读者一定会记得,去年11月,我们接到了一位声称走到了“人生低谷”的父亲的求救信,他品学兼优的大儿子汤奕进不幸患上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40岁的妻子冒险再度怀孕,希望用新生儿的脐带血救儿子……十月怀胎,临盆在即,汤奕进却因病情复发再度入院,而这个苦撑已久的家庭却再也拿不出母亲分娩及孩子化疗的钱。
汤奕进一家的故事经本报报道之后,祝福和善款像雪片一样飞进了这个从广西乡村里走来的外来务工者家庭,妈妈吴小琼在爱心医院的帮助下顺利产下三子“奕鹏”,新生儿的脐带血也被精心收存。弟弟的诞生能救哥哥吗?原本半个月就能出的结果却迟迟未能告诉各位读者……
是啊,没有配上。尽管我们饱含热望,但现实有时就是这么残酷。为了让少年汤奕进能够继续怀揣着希望接受治疗,我们于是选择了沉默,等待奇迹发生。然而,就在2月13日凌晨,汤奕进,这个在日记里称自己因为被爱心包围“最幸福”的俊秀少年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1
还有那么多梦想的少年,走了
尽管日记本封面上的字母“Smile”(笑)还闪着蓝色的荧光,可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主人的微笑了。2月13日凌晨4时18分,苦撑一年多的汤奕进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不治离世。
我们从这本日记中读到,就在年前,“我的病情正在慢慢好转,吃药,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正慢慢上升,发烧也正在退,过几天就能坐上车飞奔在公路上……到达我们可爱的新庆……老人盼啊盼,盼的就是儿孙平安回来。”
然而,因为肺部感染及败血症导致的高烧并没能真正退去,汤奕进最终没能出院回到可爱的家乡。腊月二十九,本报记者和爱心市民将年夜饭送到了病房。临走,脸色苍白的汤奕进冲记者笑了笑说,希望过了年能好起来。
不料,汤奕进的病情却在兔年春节过后急转直下。大年初五,汤奕进不得不通过输氧维持呼吸;初七下午,医生告知如果不输血小板,孩子恐怕过不了当晚;初九上午,记者前往医院看望时,汤奕进浑身被汗水打湿,仰坐在病床上,艰难喘息……第二天下午,他陷入了昏迷,终在黎明之前平静地停止了呼吸。
按照老家的习俗,汤群翔不能看着孩子断气。最后几分钟,陪在汤奕进身边的三叔说:“前几天他还说长大后要当个血液病的专家,不要让这么多的人受罪……”汤奕进的堂哥也流着泪看着仪器上的曲线平直,就在元旦前后,汤奕进还委托他找寻一套初中三年的课本要自学参加中考。
清晨,一看到4个陪护汤奕进的男人都回来了,妈妈吴小琼一下子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这些天来,她努力克制着对儿子的思念,却没有去病房看望,也不敢去给孩子买身后的衣服。这时,她再也忍不住了,在儿子曾经住过的房间,哭得昏天黑地……
2
为了一个人,报纸用沉默守住一个秘密
自本报去年11月23日首次报道了这个家庭即将展开的生命接力之后,记者又见证了新生儿在鹏城的爱心呵护中顺利诞生,目睹了“奕鹏”的脐带血被精心采集并火速送往广州。12月16日,本报又刊发报道,奕鹏的脐带血质量不错,能否与哥哥配型成功也将在一周之后揭晓。
然而,本报随后却失了约。12月20日左右,广东省脐带血库传来消息,新生儿的脐带血与汤奕进只有3个位点相合,离移植的要求相距很远。虽然结果并不完全在意料之外,但却无情地掐灭了我们的希望。震惊、遗憾及悲伤在编辑部环绕。就在数天前,记者曾试着问汤奕进,“要是没配上怎么办?”“我现在脑子里只有希望,没有失望。”他冲口而出,“我现在感觉自己非常有力量,对战胜病魔有很大的信心,如果我内心的力量迸发出来,强大起来了,白血病自然就渺小了。我知道自己任重道远。”
怎么办?一方面,无数读者翘首等待着事情的进展,而作为新闻媒体,传播真实信息,满足市民的知情权正是我们的使命;但另一方面,汤奕进日日关注我们的报道,如果将这个消息和盘托出又显得十分残忍。
最终,如您所看到的那样,在通过跟主治医生沟通后,报社决定暂时停止报道这一消息,保持沉默。从那时起,我们知道,此后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奇迹发生,汤奕进一天天好起来;另一种则是他无可挽回地离去,而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沉默及读者知情权的让位,恐怕就是我们能给予这个美好生命最后的庇护。
3
余下的善款留给有需要的人
此后,坏消息接踵而来。汤奕进骨髓中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数量经过数次化疗仍不能有效降低,这也就预示着他的白血病持续不能得到缓解,从而也没有做骨髓移植的条件。撑至年底,白血病又引发了肺部感染及败血症。
然而,孩子的生存欲望却始终很强烈——他近乎苛刻地注意卫生,以避免感染;看到电视上有医院做广告说能够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他就说想去试试;他还在日记本中记下各种健康小常识,日记本里最后几行字体已经颇为凌乱的记录也是他自己摸索出来对付发烧的经验。
时刻感受着孩子强烈的生存欲望,父亲汤群翔曾想,如果汤奕进实在不行了,就将孩子的眼角膜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让他的眼光能继续在这个世界张望。然而记者联系后得知,传染病及血液病人的眼角膜不能捐献。
虽然不免失望,但汤群翔昨天告诉记者,还是希望能够完成孩子的遗愿,将爱心传递下去。本报报道之后,汤群翔一家共收到了35万余元的善款,其中这段时间所用的医疗费约为12万多,偿还完此前因汤奕进患病借下的乡邻们的钱,剩余的钱将捐献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今天下午,汤奕进的遗体将在深圳火化。父亲汤群翔说要把儿子的骨灰洒进大海。到那时,这个渴望去闯荡、去冒险的少年也许真就能随着环流的海水,周游世界了吧。
汤奕进留下两封亲笔信
我多么渴望把爱心传递下去
■ 致各界爱心人士和深圳晚报的一封信
我多么渴望把爱心传递下去
尊敬的各界爱心人士和晚报的工作者:
你们好!让我向你们道上一声衷心的感谢,我无法找出一个词来形容你们对我的大恩大德,请让我称呼你们“再生父母”。
12月23(实为11月23,编者注,下同)日早上九点钟,一位叔叔走到我的床位前,放下五百元就走了,当时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的好心人(将)报纸拿给我看,才得知深圳晚报报道了(妈妈)再生一子救子(我)的事。渐渐的(地),献爱心的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放下钱就走了,留给我的是沉甸甸的爱心和鼓励。当时的我是被爱心包围的孩子。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爷爷奶奶都来关心我,当时我肯定是最幸福的,在这么(多)好心人的几百,500,1000,几千的接力下,让我看到了移植的(希望)。有一位奶奶,已是七十高龄,像亲奶奶一样和蔼可亲。奶奶住在吉莲大厦,怕我营养跟不上,一定要给我送饭,在我极力推辞下,奶奶信念依然坚定。我只好答应了。后来,有一位姓苇的阿姨来看我,我们是老乡,她也是在报纸报道之后才认识了我。苇阿姨就像妈妈一样,对我嘘寒问暖的同时不停地抚摸我的头。苇阿姨住在龙华,可她一定要每天给我送汤,固执得无法抗拒。经过一番商量后,我让她每隔一天给我送一次,奶奶也隔一天送一次。现在奶奶已经回陕西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周奶奶。
现在我和弟弟的脐带血配形(配型)结果已经知道,没有相合,即使相合对我也没有意义,现如今我染色体缺失,根本做不了移植。化疗也要十分谨慎。隔三差五的感染和发热要花费巨额的费用,我的生命是你们给予的,我多么渴望把你们的爱心传递下去。我的理想是将来能成为一个血液病专业的医学家,减少血液病人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不知道父亲经过怎样的努力,深圳晚报报道了我的事情。深圳晚报对我们的恩情也是无以言谢的,在此,我对晚报的工作人员敬一个礼。
■ 给新生弟弟的一封信
希望你是个听话的乖孩子
因为我们同在妈妈的子宫中用同一脐带吸收母亲的营养,因为这样,我们做了兄弟。因为我出生比你早,所以写信的是哥哥。
当知道你出生的消息时,我满心欢喜,一是因为我又多了你一个弟弟,那种感觉有点微妙;二是我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又)多了一份希望。
对你,我充满期待,因为我是哥哥,我要担负起给你树立一个好榜样的标杆,但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好,但我相信我会是一个好哥哥。因为什么呢?因为我现在发现自身有很多毛病,但我很快就能一一修正它们了。还有,我有预感,你将会是一个很自觉,很听话的小孩,因为我会在很多方面管着你,当然是我以身作则的前提下的啦。总之,我希望你是个听话的乖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开心果。
本报系列报道回顾
2010年11月23日A6 版
一场亟待救援的生命接力
15岁少年汤奕进患白血病,等待做骨髓移植手术。年近四十的母亲毅然决定再生一个孩子来救大儿子的命。但这个负债累累的家庭还在为母亲生产的费用发愁。
2010年11月24日A7 版
给力!接力!大爱涌动!
短短一天,带着滚烫爱心的64600元现金送到白血病少年一家人手中。
2010年11月25日A8 版
怀孕救儿母亲入住爱心病房
2010年11月26日A8 版
又有一双温暖援手伸来
广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与白血病少年的父亲签订协议,将免费帮他们检测并保存新生儿的脐带血。
2010年12月8日AⅡ4 版
高龄妈妈临盆在即
2010年12月9日A4 A5 版
怀孕救子母亲 生下弟弟救哥哥
2010年12月10日AⅡ1 版
读者起了66个名
2010年12月16日AⅡ9 版
新生儿取名“奕鹏”
2011年2月2日A7版
“期待过年后一切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