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查看内容

汤一介:君子自强不息

| 发布者: dxadmin| 查看: 3544| 评论: 0

摘要:   汤一介先生给人温文尔雅、平和从容的印象。环顾汤先生充满书卷气的家,我想,是文化的浸润赋予汤先生如此儒雅的风范吧!  汤先生穿上外衣,带我们去他的儒藏工作室。从北大朗润园汤一介先生的家到未名湖畔的儒 ...
  汤一介先生给人温文尔雅、平和从容的印象。环顾汤先生充满书卷气的家,我想,是文化的浸润赋予汤先生如此儒雅的风范吧!

  汤先生穿上外衣,带我们去他的儒藏工作室。从北大朗润园汤一介先生的家到未名湖畔的儒藏工作室,路程很短,但汤先生正在主持进行的儒藏工程,是一项泽被千秋的大业,这位健步走在未名湖畔的78岁的老人要走的路很长很长。

tangyijie.jpg


汤一介与夫人乐黛云

  ●耄耋之年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

  自2003年底《儒藏》编纂与研究项目被列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和全国社科基金2004年重大项目,这一工程的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年间组织20所学校两个研究院的人员投入这项工作,把《儒藏》精华本的书目确定下来,还招收了一批研究生,以培养精通古籍整理和研究人才。

  这仅仅是开始。这项工程的第一部分包括500本9700多卷1.5亿字儒家典籍的《儒藏》精华本,将用6年时间以有校勘记的竖排繁体标点排印本形式出版;第二部分《儒藏》大全本收入5000部10亿字儒家典籍,出版需时10年,再加上子项目10卷本《中国儒学史》、《儒藏总目》、100种《儒家思想与典籍研究丛书》,完成这一工程总共需时16年。

  汤先生说:“我着手做这项工作时已经76岁了,按道理不应该接这么大的事情,但想到做的人不多,还是自己先做起来吧。”汤先生对儒、释、道都有深入研究,但他承认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我父亲(指汤用彤先生)也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他研究过佛教、魏晋玄学、道教,在西南联大一次演讲中他说,‘中国有儒、释、道三家,真正正宗的还是儒家。’儒家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说到《儒藏》工程,汤先生有一种紧迫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将文化接续下去,我国已有《佛藏》、《道藏》,现在做《儒藏》已经有些晚了,做《二十四史》的那批老先生都已经故去,老专家没剩下多少了,再过10年、8年几乎没有了,会出现人才断层。现在做《儒藏》带有抢救性质,抢救人,也抢救书,还要培养新的人才。时下,启动资金1000多万元,人力不够,财力也不足,但还是要努力去做。”

  ●保存传统文化精髓为我所用

  面对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汤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思想,对解决不同文化的冲突有一定意义。对传统文化思想应给予现代解释,使其适应现代社会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有完整的资料。拿来主义固然非常重要,但我们也要善于把我们的文化送出去。但是,需要经过整理才能送出去,不然人家理解不了,《儒藏》工程的意义也在于此。

  汤先生还有一个设想,他以古代印度文化传入中国,在与中国文化结合过程中逐渐中国化为例,强调我们现在吸收西方文化也有这样一个过程,先要学习好西方文化,然后用中国文化补充它、发挥它,逐渐形成独立的中国文化。他提出,中国应创建一门诠释学。

  汤先生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正在撰写《儒家哲学问题研究》一书,这是100种《儒家思想和儒家经典研究丛书》中的一部。根据湖北郭店出土的竹简,研究儒家对人性问题的讨论,他还要整理出版父亲汤用彤先生文集的后几部。大量的工作还是做《儒藏》编纂的日常工作,有20多个单位、二三百名学者需要经常联系,并通过E—mail为学者们解答问题,此外还有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等兼职工作在身。他说父亲对他治学影响最大的有两点:一是绝对不说没有根据的话;二是注意思想本身发展的线索,后面的思想家揭示前面思想家的矛盾,解决矛盾加以发展,思想的发展就是不断揭示前人思想中的矛盾发展起来的。

  ●爱好西方古典音乐和文学

  也许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深厚博大与哲学有相通之处吧,工作之余汤先生喜欢听西方古典音乐。此外他还喜欢看文学书,从中学时就喜欢文学的他,本来想考西语系,因英语不够分,只好作罢。研究哲学,他最早喜欢的是道家思想,因道家思想对文学影响很大。在大学里他常去听西方文学课,受俄苏文学影响尤深。他在大学里结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乐黛云就是学文学的,乐黛云经常推荐文学书给他看。现在汤先生晚上睡觉前还要找一本文学书翻一翻。除了每天上午和下午工作几个钟头,晚上时间汤先生用来回信、记日记、看报、看电视。

  走出《儒藏》工作室,走在冰雪覆盖的未名湖畔,想起儒家的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自强而不息。”这是未名湖畔这样一群学识丰博的学者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汤一介小传

  1927年2月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曾开设中国哲学史、中国近代思想史、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经典选读、现代中国哲学专题等多门课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2月18日 第二版)




本文来自 汤氏会社http://www.tangshi.org
这份报导的永久网址是: http://www.tangshi.org/view.php?file=show&contentid=2507

相关阅读

GMT,

Powered by Discuz!

© 2011-2013 Tangshi.or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