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汤氏宗亲:大家好! 今应九江汤氏宗亲会和空军司令部汤恒林上校之邀,有幸前来参加此次三省通谱盛会,感到非常的荣幸。我的祖籍是江西省临川县(今属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因此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虽然,母亲大人患脑梗塞住院在抢救之中、孩子发烧39.2度需要照顾起居、我的新著《中华汤姓源流》正在热销之中;但当汤恒林上校代表家乡邀请我出席此次大会之时,我当即应允前往。虽然,有悖于忠、孝、礼、义之“仁”,但为了满足宗亲们的厚望,我毅然决定前来为大会助兴。虽然,家乡近在咫尺,东至又是扫墓祭祖之时;但为了完成大会的期盼,我亦过家门而不入,专程来此与同宗聚首一堂,讨论通修大业。我想,列祖列宗、父母、姐姐、儿子一定会谅解和支持我为弘扬汤氏宗亲文化所做出的牺牲。 这是我第三次来九江访问,因而对其文化略知一二。九江为江西门户,雄据三省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上古时期,阳帝就选在九江建都,虎视天下。据《山海经•中山经》记载:“阳帝之山,……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毕沅曰:“今在浔阳柴桑县南,与庐山相连也。”柴桑县,是九江的古称,因而可知,上古时九江地区曾是帝都,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周代以来实行避讳制度,所以不准用汤字为名姓,所以汤帝被改称为“阳帝”。因而可知,汤姓是九江最早的先民。 汤(唐)堯时期,大越(浙江会稽)三苗族又称“南蛮”,南蛮王汤盘氏猰貐因支持日御十日君叛乱,其和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部族纷纷起兵响应。汤(唐)堯乃令羿出兵讨伐叛乱,残酷的镇压了十日家族叛乱,十日君战败,汤猰貐等诸侯被杀。《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曰:“堯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堯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禽(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堯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皆有道理。”汤猰貐是汤错十三姓中的汤盘氏,因盘与番同音互假,所以盘王又称“番王”,汤盘氏余部逃入江洲(江西九江)澎蠡湖,所以澎蠡湖改称“鄱阳湖”,鄱即番也。因汤盘氏聚居于鄱阳湖,所以江西上饶等地区至今仍读契为“猰”音。吴起云:“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案:“洞庭,湖名,在岳州巴陵(湖南岳阳)西南1里,南与青草湖连;彭蠡,湖名,在江州浔阳(江西九江)县东南52里。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为左,彭蠡在东为右。今江州(江西)、鄂州(湖北)、岳州(湖南),三苗之地也。”因此,九江就将成为三苗族、南蛮族汤氏的聚居区,但随着中原王朝对南方的不断征剿,南蛮族汤氏逐渐被汉族同化。 自汉北地太守汤(殷)续迁居河南汝南长平(河南西华),汝南殷汤氏代出名贤,故而成为殷汤氏郡望;因而,汤氏堂联曰:“汝南世泽;汉国家声”就是指此而言。东汉时期,河南汝南殷汤氏开始南迁;两晋时期,因殷汤氏世袭豫章(江西)太守,故而九江成为殷汤氏郡望。南北朝梁代时期,因九江是河南汝南移民的聚居区,因而被改称为“汝南”。晋穆帝永和5年(349年),晋穆帝拜汝南家族汤(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汤(殷)浩欲恢复中原,但江右地区财力、物力有限不足为征。汤(殷)浩为解决北伐军粮饷,其指示军队屯田,开发江西涝田千余顷,使军储完备,而后北伐许洛。北宋仁宗赵祯撰《宋钞本洪范政鉴》记曰:“汤浩北伐”。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朝廷拜汝南家族汤(殷)仲堪为冠军将军,上柱国。北宋仁宗赵祯撰《宋钞本洪范政鉴》称“晋柱国大将军汤仲堪”。晋隆安2年(398年)7月,桓玄、王恭、庾楷等推汤(殷)仲堪为盟主,兴师讨伐朝廷权贵会稽王司马道子。汤(殷)仲堪一举攻占江洲,令朝廷震惊。据《南史》记载:晋安帝元兴元年(403年)12月,楚王桓玄逼晋安帝禅位,即皇帝位,国号“楚”;废晋安帝为平固王,迁其于浔阳(江西九江)。汝南家族汤(殷)景仁,追随废帝至浔阳隐居。晋义熙6年(410年),广州刺史卢循乘刘裕北伐,出兵攻打豫章(江西南昌),并占领浔阳,汤(殷)景仁为避浔阳战乱,迁至浔阳负郭南村安家,其与陶渊明为邻,遂为好友,每日共赏奇文、共赋新诗,过着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生活。晋义熙7年(411年),刘裕出任太尉,慕名礼聘汤(殷)景仁为太尉参军,汤景仁随刘裕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晋恭帝元熙2年(420年)5月,刘裕逼晋恭帝禅位,改国号为“宋”,是宋武帝,定都建康(江苏南京),南北朝由此始。汤(殷)景仁为宋开国功臣,历宋武帝、宋少帝、宋文帝三朝元老;宋文帝元嘉9年(432年)拜汤(殷)景仁为尚书仆射,汤(殷)景仁由此登上宰相之位。汝南殷汤氏家族,自此成为南北朝时期江南五大门阀之一,世袭权贵,名震南北。 南北朝宋代,汝南家族汤(殷)琰出任江西鄱阳(九江)太守。宋前废帝因滥杀异己,宋宁朔将军何迈与汤琰等谋立刘子勋为帝。同年11月,事泄,何迈被诛,宋晋安王刘子勋在江州(江西九江)举兵为何迈报仇,汤琰立即起兵响应。同月,宋湘东王刘彧弑帝,自立为帝,是宋太宗明皇帝。同年12月,宋晋安王刘子勋拒绝承认宋明帝的合法性,再次于浔阳(九江)起兵与宋明帝争夺帝位,汤琰坚决响应晋安王刘子勋的号召,发兵助刘子勋争夺帝位。宋明帝泰始2年(466年)正月,刘子勋在浔阳(九江)称帝,改元“义嘉”,江南各州纷纷举旗响应,而支持宋明帝刘彧的仅有丹阳、淮南数郡。然而,宋明帝亦得到汝南家族汤(殷)孝祖支持,宋明帝拜汤(殷)孝祖为冠军将军、假节、督前锋诸军事,奉旨征讨四方叛逆。汤孝祖统帅诸军至虎槛,扫荡南方叛贼屡有建树,宋明帝进封汤孝祖持节、都督兖、青、冀、幽四州诸军事、抚军将军,刺史如故。宋明帝为了在争位之战中取胜,拉拢西山蛮族、武都氐帅攻击江州(江西九江)。同年8月,宋明帝大将沈攸之攻占浔阳斩刘子勋;汤琰见故主已死,乃率众出降。宋明帝理解汤琰是各保其主,乃赦其无罪,封其为少府加正五品给事中。 唐僖宗时期,黄巢起义军打扰江西,所过哀鸿遍野。九江地区的原住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外迁,九江地区的汝南家族殷汤氏开始向江西内地、广东、福建、安徽、浙江迁徙,使九江地区的汤氏出现了真空。据浙江青田《汤氏宗谱》记载:江西鄱阳(九江)人汤彦良,字世禄,号翠峰,唐禧宗朝中进士及第,累官恩赐吏部尚书,升华益阁大学士,赠护国光禄大夫。因避黄巢之乱,迁居浙江处州(丽水)青田县碧湖。南宋时期,汤彦良后裔汤思退两度出任南宋宰相,封岐国公,荣宠当朝。因此,清乾隆翰林院侍读学士齐召南在乾隆21年为浙江《暨阳全堂汤氏宗谱》作序时写道:“汤氏宗望最著者鄱阳,以栝苍(浙江丽水地区)有宰相岐公也。……岐公何人也,且必深求宗望,则由鄱阳溯长沙,又溯山东,以上不至于得姓命氏之初不止,系出殷商遥遥华胄将谁欺乎。” 唐哀帝天祐2年(905年)11月杨行密死,杨行密之子杨渥袭领淮南节度使,汝南家族汤(殷)文圭献策助其占领江西全境。梁太祖乾化2年(912年)杨渥之弟杨隆演建立割据政权吴国,自称“吴王”,汤(殷)文圭以开国元勋,历任刑部尚书、司空,封千牛卫将军。吴睿帝天祚3年(937年)吴主禅位于齐王李升,改国号曰:“南唐”,是南唐前主。汤(殷)文圭长子汤(殷)崇义服侍南唐,南唐中主李颢在汤(殷)崇义的支持下肃清国内投降势力,擢升汤(殷)崇义为平章政事、右仆射,封“范阳公”,其后曰:“范阳汤氏”。汤(殷)崇义两度出任南唐宰相;因此,汤氏堂联曰:“南唐宰相第,北宋尚书家。”宋建隆3年(962年)4月,宋定难节度使李彝殷遣使贡马300匹于银台,大臣奏其名犯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名讳,诏令其改名为李彝兴。殷汤氏闻知,为避宋宣祖名讳而集体改为“汤氏”;南唐国属于宋国附庸,殷崇义遵照礼数,改名“汤悦”。宋开宝8年(975年)宋太祖遣宋将曹彬、潘美讨伐江南(南唐)国,江南国粮绝,后主李煜被迫出降,汤悦随后主李煜归宋,迁居宋国都城汴梁(河南开封)。宋真宗拜老师汤悦为正一品光禄大夫、上柱国,封陈县男,汤氏又成为宋代门阀。汤悦的二弟殷崇礼,改名汤净;周世宗显德6年(959年)7月南唐主李璟因避周军之锋,修建新都洪州(江西),更名为南昌府。宋建隆2年(961年)汤净扈驾迁都至南昌(洪都),任抚州宣慰判官,遂定居于南昌,其后裔散居江西抚州、上饶、九江、吉安、宜春等地区,成为江西名族。九江因是汤氏郡望,有宋以来,汤氏出掌九江地区政权的有河北大名人汤天锡,宋真宗景德3年(1006年)授江州(江西九江)刺史;江苏淮泗人汤彦文,宋高宗绍兴年出任江州(江西九江)刺史;江苏丹阳人汤东野、汤鹏举先后于宋高宗绍兴年出任九江知府;宋孝宗乾道年,浙江武义妃山人汤觉出任江西九江县知县;宋理宗淳祐年,江苏江阴人汤炎出任江西鄱阳太守。 北宋末期,金兵南下,宋高宗南渡,建都于临安(浙江杭州)。北方士大夫家族不甘为亡国奴,纷纷渡江南下,因受多米尼古牌迁徙浪潮的影响,江西九江地区的汤氏开始散迁,再次出现真空。据《汤氏族谱》记载:宋高宗时期,潭州(湖南长沙)人汤畴,官祁阳令,迁居江西鄱阳(九江),称“西汤”;湖南长沙汤氏的迁入,填补了九江地区的汤氏空白。由于,各地汤氏的迁入,使江西汤氏人口迅速增加,成为全国汤氏第一大省,约占汤氏总人口12万的23.9%;汤氏再次成为九江地区望族。 九江庐山,古称“匡庐”,为龙盘虎卧之地,形盛甲于天下,自古为隐居士的乐园。唐贞元中期,浙江文学领袖、会稽僧人汤灵彻主持九江匡庐(庐山)东林寺,当地巨公均慕名参拜,聆听汤氏讲道,使东林寺车马喧嚣。庐山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其与石鼓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而白鹿洞书院则位居宋代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天下名士无不慕名入山求学,因而庐山又以文名满天下。宋理宗绍定6年(1233年),江西余江人、建昌府(江西南城)知府汤巾出任白鹿洞书院院长,汤巾扛鼎南宋理学泰斗之旗号,天下学子纷纷慕名入洞求学,使书院生徒日众,虽烽火漫天,书院仍弦歌不断。汤巾潜心研究朱熹的“道问学”及陆九渊的“尊德性”,终成为一代理学大师,其学派被尊为“存斋晦静息淹学派”。宋淳佑(1241年—1252年)年间,汤巾汇同朱熹、陆九渊学说,被尊为“汇同朱陆学说的开山鼻祖”。广东新会人汤敬升,其学宗于南派大儒陈白沙;明万历19年(1591年)授江西星子县教谕,升任江西安义县知县;其致仕后,主讲于白鹿洞书院,其亲定洞规学约,因积劳过度,卒于任所。汤敬升一生清贫,因而家无余资为其下葬;于是白鹿洞书院诸生集资为先师安葬,江西督学姜养冲闻知,檄文郡守以白鹿洞租将汤敬升归葬。清康熙24年(1685年)5月,江西南丰人、南明广东巡抚汤来贺应邀出任白鹿洞书院主讲,四方学者闻知汤来贺入洞主讲,竟相入洞拜师。汤来贺秉承程朱遗旨,亲立《白鹿洞书院学规》,使白鹿洞书院重振昔日雄风,成为全国书院教育的楷模。清康熙26年(1687年),康熙皇帝御赐白鹿洞书院“学达性天”匾,以示奖励。清咸丰年,江西南丰人、江南团练督办汤云松因病不堪军旅重负,罢职归乡主讲白鹿洞书院,其为家乡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白鹿洞书院在一代代汤氏名师的主持下成为哲学、文学、道德、宗教、教育的楷模,是九江文化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白鹿洞书院的影响下,九江地区的教育取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清康熙32年(1693年)江西诸公闻知汤显祖的侄子、中国著名史学家汤秀琦赋闲居家,共举汤秀琦为江西鄱阳县教谕。汤秀琦顾念乡谊,赶赴鄱阳县上任,鄱阳县官民闻知倾城而接,均以争睹“临川夫子”为快事。汤秀琦到任后,其力革学中旧弊,使鄱阳诸校焕然一新,被奉为江西教育界之楷模。九江汤氏因得到良好的教育风气影响,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学士;据《元朝人名录》记载:宋元学士有江西九江(鄱阳、德化)人汤于、汤潜、汤仲材、汤志仁等;还有被宋代大儒饶鲁称之为“天下读书汤伯阳第一,万子静次之”的汤伯阳,以及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汤雷奋。自明成祖永乐2年(1404年)汤以安参加会试中进士及第;明清以来,九江汤氏先后有汤肇、汤有光 考中举人;汤泰、汤中、汤敔、汤懋清、汤愈、汤敬、汤世尹、汤森达等考取贡生。清乾隆12年(1747年),江西南昌人汤敬贤,出任江西鄱阳县教谕,为九江教育的延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元至正20年(1360年),湖北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有谅在江西九江称帝,建立“汉国”,使九江再次成为都城。虽然,汉帝陈友谅建国时间短暂,辖域也只有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的一部分,但却是留名于青史的一代帝王。汉帝陈友谅与吴公朱元璋在鄱阳湖争霸,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水战,因天不佑陈,汉帝陈友谅在九江口战败而死。据《金刚经口诀》记载:陈友谅妻为汤氏五娘。陈友谅称帝,汤氏五娘为陈友谅原配夫妻,所以被封为正宫皇后。因汤与潘同音通用,所以民间传说:陈友谅夫人为潘金花,封为正宫。由于陈友谅称帝得到湖广(湖南、湖北)等省的支持,顽强抵御吴公朱元璋长达两年,给吴军造成极大的损失。汉王陈理出降后,朱元璋将一腔怨气撤向湖广,乃至千村血洗,万灶烟寒,严重的阻碍了湖广经济的发展。明洪武12年(1379年),政府为补充湖南民力,颁布“立标长桥,一望之地皆属焉”的优惠移民政策,吸引了大批江西汤氏分迁湖广,其中包括大批的九江汤氏。据官方资料统计:明代湖南移民中,江西人占78.5%,共计57万人,因而史称“江西填湖广”。 明代,江右商帮崛起,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九江因为七省通连、又是江西唯一的对外航运港口;所以,九江汤氏在地理上得天独厚,使经济上有很大的发展。明代,江苏东台人汤信甫出任江西九江府同知;湖南湘乡人汤仲儒出任江西鄱阳县典史;虽然,汤氏不及宋代门阀显赫,但却在经济上成为一大支柱。 清初,江西成为抗清的重要基地之一;清顺治2年(1645年)6月,左良玉副将汤执中镇抚九江,其知南明小朝廷内部倾轧难成大事,则随主将金声恒率部降清,其协助清军平定江西全境,金声恒以军功升任江西总兵摄提督;汤执中以平定九江、宜春、上饶、抚州、宁都、吉安、赣州之功升任江西副总兵。清乾隆年间,江西九江人汤维先,亦以军功升从二品花翎副将。由于,清初战乱,使安徽、河南、四川、湖北人口损失巨大,为了补充这些省的劳动力不足,恢复当地生产;因而,清政府从全国人口密集度最大的江西向安徽、河南、四川、湖北移民。所以,安徽、河南、四川、湖北汤氏大多认为自己是江西的移民后裔。 清代,九江成为南方八省“南槽北运”的集散地。清乾隆初年,河北南皮人汤之启出任江西九江卫督运千总,为保证京师的南粮供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九江成为我国“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因而,吸引了江西内地和湖北汤氏来九江经商。据江西临川《汤氏宗谱》记载:清光绪年,江西临川李渡镇柴埠口人汤贤生迁居江西九江官山。 清宣统3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动起义,湖北浠水人、全国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会长汤化龙首先举义响应,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民政长。海军参谋长汤芗铭响应哥哥汤化龙的号召,其在九江率领大清水师起义,被推举为起义海军司令,回师武昌抗击清军,保卫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因汤氏兄弟在武昌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华民国成立,汤化龙被推选为首届众议院院长;汤芗铭被推举为首届政府国务委员、海军部次长兼北伐军海军总司令。民国成立后,九江成为重要的经济集散地,湖北鄂城人汤济川随父亲迁居九江经商。民国8年(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汤济川积极响应,被推选为武汉学生运动领袖之一。6月3日,汤济川等率领文华书院、中华大学等校学生冲上街头,进行爱国宣传,反动军警逮捕学生9人,殴伤汤济川等数十名学生,时称“六三惨案”。6月12日,在武汉学生运动的推动下,武昌商界宣布全城罢市。6月13日警务处长崔振魁被迫辞职,保安队长被撤职查办,武汉“六一惨案”中被捕的学生被释放,三镇商户全部开市,使五•四青年爱国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7月30日下午4时,恽代英到九江拜访汤济川,他们一同到九江三中宣传革命思想,由此推动了江西九江学生运动。 九江汤氏人才济济,代有名贤。据史书记载:江西九江人汤秸,留学美国,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历任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中国13所教会大学之一)校长、金华大学校长;江西九江人汤为杰任上海工业大学教授;江西九江人汤维禧任山西阳泉市第三届科协副主席;江西九江人汤恒任中共中央宣处部文艺局常务副局长。民国政府失败后,九江新合镇址坊村人汤为伯随军撤退到台湾,其因思念家乡,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其先后出版散文集《花朋卉友》、《金声玉振》、《老汤杂记》、《小木屋》、《种瓜得瓜》、《无药可治相思病》、《思乡返乡》、《异地遇乡树》、《油菜花的怀念》、《珍贵乡情》。成为台湾最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人才云集九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安徽肥西人汤正印,1950年迁居江西九江,任江西九江市长江堤岸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其子汤晓春任江西九江动力机厂高级工程师。九江市现辖九江、永修、瑞昌、修水、德安、彭泽、武宁、星子、都昌县,这些县中都有汤氏家族聚族而居,历史上名人辈出,并具有独特的家族文化。比如:江西德安人汤大荣在乱弹班影响下,自幼拜师学艺,由此而名扬江湖,成为著名的乱弹班艺人。汤大荣、汤大乐兄弟载誉归乡,于清道光年间在家乡汤家坂组织“汤家戏班”,汤家戏班除了在德安地区参加各种庙会、祠堂、擂台演出外,还到星子、永修、九江、都昌等地区巡回演出,因而汤家戏班逐渐成为西河地区的著名戏班,在西河流域享负盛名,被称为“西河戏”创始人之一。其后裔汤再树承传西河戏,因其艺德高尚获奖挂牌多次,被当地人誉为“夜皇帝”、“夜沙帽”、“夜官”、“戏櫃”,并被编成故事广为流传。而江西武宁汤氏则被誉为“科举世家”、“忠义世家”;早在北宋末年,武宁人汤执中、汤冲、汤端礼、汤邦德等辅佐岳飞平定李成等起义军,使江南数省归附南宋政权,而功垂绵薄。清咸丰年间,武宁汤氏为保卫摇摇欲坠的大清政权,有71人战死殉国,准入昭忠祠。今日,九江汤氏联合江西、湖北、安徽数十县汤氏宗亲联修宗谱,为全国汤氏最大一次联修活动;为此,可喜可贺,特著此文,贺大会成功。 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会长:汤锦程 2006年12月26日 本文来自 汤氏会社:http://www.tangshi.org |
Powered by Discuz!
© 2011-2013 Tang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