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查看内容

《中华汤姓源流》序二

| 发布者: dxadmin| 查看: 3172| 评论: 0

摘要: 序 二十年的光阴,在宇宙里算不得什么,可对于人类来讲却是个至关重要的数字。在这十年里,一个无知的孩童能够长成初识人间愁滋味的少年;一个满怀憧憬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会被十年的光阴打磨成一个厚重、沉稳的成年 ...
序 二
十年的光阴,在宇宙里算不得什么,可对于人类来讲却是个至关重要的数字。在这十年里,一个无知的孩童能够长成初识人间愁滋味的少年;一个满怀憧憬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会被十年的光阴打磨成一个厚重、沉稳的成年人,一个已有社会阅历的中年人在十年过后会蓦然发现,光阴的堆积已使自己两鬓添霜,目光虽不再那么清澈,但却比从前更透出睿智和宽容。
到了这个年纪的人,虽仍有雄心,但也有无奈和悲凉,那是因为许多事情已经让他力不从心,虽说是春华秋实,但累累的果实也会让树枝不堪重负。
这是一个尴尬而无奈的年龄,大多数人是循着这个轨迹走过来的。
但汤锦程却似乎是一个例外。
从92年与他人合著过几部深邃和颇有见地的学术论著后,汤锦程似乎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十年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遇到久别重逢的老友汤锦程,原来,他做了十年的苦行僧,当了十年的殉道人,为了自己心中对汤姓研究的痴迷与挚爱,他几乎牺牲了一切。
在外姓人心中,汤姓应该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姓氏,这自然是源自于远古的“商汤”。在那个还劣显荒蛮的时期便有汤人在古老中原开荒拓土、植树种蚕、休养生息,以至于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竟孕育出了古老淳厚的中原文化,这不能不说汤人为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骄傲,在汤人这一巨大的族落群体中,自然应该有汤锦程。
我明白,汤锦程是用一种坚韧的精神支柱在支撑着自己的信念和事业。我所说的“几乎失去了一切”实在是言不过其实,誉不过其高,我知道他为这一事业的付出一般人是绝对坚持不下来的。
他的家人曾在不经意间告诉过我,汤锦程10年期间几乎天天去图书馆和中国书店查资料,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原本以为四、五年就能做完的事,却一发不能收拾:汤姓历史渊源的悠久,姓氏传承中的神秘,与其他姓氏关系的错综复杂,亘古以来汤人在这块土地上做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汤人所作的宏图大业,以及所有这一切的分类、核实、查证、挖掘,都显得异常浩繁。十多年前那么干练、健硕的一个人,由于经年累月的坐板凳、查资料,落下了一身毛病。面对我的质疑,汤锦程的回答只是一句话,他说,汤姓研究真的牵住了他的灵魂,使他欲罢不能,这项工作搞不彻底,他觉得无颜面对汤姓先人。
我是外姓人,对汤姓研究自然不及汤锦程痴迷,但后来我们在谈话中却涉及到一个不能不提的话题:汤姓在中华古老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我对他讲:如果只是单纯的姓氏考证,倒也罢了,可在考证中所渗透出的汤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对华夏民族的贡献,却令人不能不受到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激荡。
我想提到2004年的一件事,当时我正在撰写历史纪实文学《玉石之路》,到第十四章也就是最后一章的时候,我发现中华民族同玉石的关系太久远了,而考证却又很难,因为不能捕风捉影,也不能为达到轰动效应而信口雌黄,但是如果缺乏考证而将它略去,无疑将会给自己带来终生隐痛。我知道汤锦程对上古文化研究极深,玉石是中华民族古来就被视为宝物的东西,玉石文化同中华文明和华夏古文化的传承不会没有关系,我找到他,希望他能给予学术和历史上的支持。
那是个至今仍令我难忘的夜晚,在酒已微醺中,他对我谈了他对上古时期玉石起源的见解和考证,这句话后来被我放入书中:“五色石(因玉有几种颜色,所以上古时玉又被称为‘五色石’)是盘古时期的发现,但在女娲时期将其作为祭天的器物,所以女娲氏被公认为玉石文化的创始者。当时最美的玉被称为“璗”,女娲为祭祀苍天用精心挑选出的玉石雕琢成美“璗”以祈求平安。所以,早期的祭祀不是用人和三牲,而是用美玉,随着时光的渐渐流逝,用五色石和美玉祭祀上苍就渐渐演变成一个亘古美丽的神话传说——‘女娲补天’”。
这段话中有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字,就是上古时期的美玉被称为“璗”,玉在下而汤在上,汤字出现在这么一个无限令人神往的传说中,究竟是什么原因?
对此,汤锦程亦有过精心的考证,这段考证也被我放在了书中:“人类认知玉的年代非常久远,大概是在帝江时代,偒人(上古时期,氏族在名称前都加‘人’,如壮族原称‘俍人’,而偒人实为汤人)。”便发明了凿石为室的建筑文化,汤人在打造石器时发现了五彩缤纷的玉石,古人称之为‘五色石’,《山海经•西山经》曰:“天山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除此之外还有一段汤锦程对汤人在上古时期的考证,也颇令人心驰神往:“……帝江又称梁父,因为他是汤古先祖,故后人又称其‘汤古’。汉代时汤与盘同义互假,故而民间又称汤古为‘盘古’。盘古氏时距今18000年,那么大胆推断:玉石文化也应有最少两万年以上的历史”。
如果按汤锦程的考证与推断,玉石文化距今应有2万年历史,而我们课本上所讲的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期距今只有五千年!
最令人称奇和令人激动的是,汤人和玉石文化的密不可分,竟在2万年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由此又可以推断,汤姓的历史与渊源几乎同女娲补天和盘古开天地同时并存!
由此,我们不得不面向苍天发问!我们的祖先究竟在哪里。
我想到一件历史往事。
在抗日战争初期,倭寇觊觎成吉思汗陵,想乘战乱掠走陵中宝物,后国民政府与内蒙地方政府及蒙汉的有识之士共同谋划将陵迁至青海保存。当历经千难万险的成陵及陵中神物运至陕西时,蒙汉民族人士自发谒拜成陵,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浓郁的一笔,至今仍令人感怀不已。
那么,汤姓算不算我们的民族祖先之一呢?当他们在2万年前凿石为室的时候,当他们打造石器发现五彩缤纷的玉石时,也许他们根本不曾想到绵延万年之久的汤姓人其实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举足轻重的文化传承。
从抗战时期的蒙汉人士共同拜谒成吉思汗陵到今天汤锦程对古老汤姓的研究,这些早已脱开了表面意义上的“认祖归宗”,而是中华民族的后人对自己所有祖先的一种承认、追忆和重新理解。
在本序的结尾,我想摘录曹孟德《短歌行》中的几句诗,以慰我们祖先的在天之灵,也感谢汤锦程的多年心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以当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相关阅读

GMT,

Powered by Discuz!

© 2011-2013 Tangshi.or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