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查看内容

《安徽汤氏源流考-3》作者:汤锦程

| 发布者: dxadmin| 查看: 3347| 评论: 0

摘要: 西晋末年,中原爆发八王之乱,晋永嘉元年(307年)琅琊王司马睿渡江至建业(江苏南京),中原士大夫族不堪中原战火纷纷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富庶的地区,其土地资源、生 ...
西晋末年,中原爆发八王之乱,晋永嘉元年(307年)琅琊王司马睿渡江至建业(江苏南京),中原士大夫族不堪中原战火纷纷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富庶的地区,其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因而吸引着大批的客家人向安徽移民。河南长平(西华)殷汤氏一部随东晋王族南迁丹阳姑孰(原属安徽芜湖、现属安徽当涂,是侨置淮南郡治所,也是侨置南豫州治所,南豫州领淮南、宣城、历阳等郡),号称“丹阳世家”,并由姑孰分迁秋溪(安徽贵池)、寿州、砀山、潜山、亳州、桐城、宣城、无为等县;因而,殷汤氏成为安徽地区的大门阀之一,其族世为公卿,东晋时期出了十几位丹阳、安庆(安徽)、庐州(安徽合肥)、豫州刺史。

   唐代将安徽大部归属于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唐僖宗时,爆发黄巢之乱,民间曰:“黄巢杀人八百万。”因而,安徽地区的汤氏四散逃亡。据《汤氏宗谱》记载:安徽贵池人汤斌,唐末因避战乱迁居浙江丽水景宁县寨山汤绛开基。黄巢之乱平定后,江苏汤氏开始向安徽境内迁徙。据《汤氏宗谱》记载:江苏苏州温坊人汤万二,是汤少一次子,唐末迁居庐州(安徽合肥);江苏苏州温坊人汤绍宗,唐末迁居安徽亳州,因而在安徽江北形成汤氏两大望族。唐昭宗乾宁年5年(898年)安徽贵池人殷文圭以榜眼,授翰林院学士,被誉为皖南文学领袖。唐哀帝天祐2年(905年)殷文圭助淮南节度使杨渥占领江西全境。梁太祖乾化2年(912年)杨渥弟杨隆演称吴王,是吴高祖,殷文圭以开吴功臣官至刑部尚书、司空,封千牛卫将军。殷文圭长子殷崇义,官至后唐宰相;北宋初期殷崇义为避宋太祖赵匡胤父子名讳,改姓为汤,史称“汤悦”。南唐被宋国灭亡,汤悦随南唐后主降宋,迁居河南开封,官拜光禄卿、上柱国,封陈县男;而其弟汤净(殷崇礼)则举族迁往江西,其后裔分流到江西各地及浙江、湖南等省;而留在贵池的汤氏则于宋末恢复了殷姓。据《汤氏宗谱》记载:安徽贵池人汤跻,宋仁宗年进士,任宣赞郎,因抵制王安石“青苗法”,宋神宗熙宁3年(1070年)放任潭州(湖南长沙)剌史,致仕后,遂定居湖南长沙,被长沙、浏阳、平江汤氏奉为始祖。安徽贵池人汤恂,宋迁江西萍乡定居,为宣风里汤氏始祖,其后迁居湖南醴陵、广东。所以,晋唐以来的贵池殷汤氏门阀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留下殷家汇等地名。现在安徽贵池的汤氏,则是明代由江西返迁回来的汤氏家族。
    宋淳熙2年(1175年)9月汤邦彦奏请分扬州(江苏)、庐州(安徽)、荆南(湖南)、襄阳府(湖北)、金州(陕南)、兴元府(川北)、光州(豫东南)为七路(省),每路文臣1人充任安抚使以治民,武臣1人充任都总管以治兵,三载视其成绩以议诛赏。此项分省奏议因文武职责清楚、赏罚分明,立即得到宋孝宗的诏准颂行实施。因而,庐州(安徽合肥)成为一路(省)的治所,相当于今日的省会,并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南宋初期,随着北方士大夫家族竞相南渡,安徽以其地理优势再次成为汤氏人口大省,南宋时期汤氏全国人口约12万,安徽汤氏约占汤氏总人口的10.2%,仅次于江西、江苏、浙江,位居第四位汤氏人口大省。安徽芜湖市北青山下(现属当涂县管辖),原为南齐宣城太守谢月兆(字玄晖)宅,又称谢公宅、谢公池、谢公亭,宋时汤氏迁居于此,更名为“汤村”。宋陆游《入蜀记》云:“早饭罢,游青山。山南小市有谢玄晖故宅基,今为汤氏所居。”南宋初年,江西余干南塘人汤惟忠任宋凤阁鸾台平章事,其致仕后迁居安徽寿州,被尊为寿州汤氏一世祖。南宋时期,汤氏因是安徽望族,因此出了几位江南东路、淮南西路转运使。

相关阅读

GMT,

Powered by Discuz!

© 2011-2013 Tangshi.or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