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查看内容

三林巨商汤学钊与汤氏民宅

| 发布者: dxadmin| 查看: 3826| 评论: 0

摘要: 三林巨商汤学钊与汤氏民宅文章来自 中国会馆:http://huiguan.org.cn作者:张桂祥 宋飞波浦江东岸三林路550号上海刀片厂(上海吉利有限公司)内,有一幢古色古香的优秀建筑汤氏民宅,它宛如一颗雍容典雅的宝石,镶嵌 ...
三林巨商汤学钊与汤氏民宅

文章来自 中国会馆http://huiguan.org.cn
作者:张桂祥  宋飞波 
浦江东岸三林路550号上海刀片厂(上海吉利有限公司)内,有一幢古色古香的优秀建筑——汤氏民宅,它宛如一颗雍容典雅的宝石,镶嵌在公司中央。中西合璧的民宅建筑和中外合资的上海吉利有限公司交相辉映,中西文化的交融,成为厂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在民国初年,由当地巨商汤学钊出资建造的,建筑面积773.6平方米。从雕有山花的门楼进去,迈过三重门之后,一个四合院式的庭院展现在眼前。环顾四周,落地门窗、回廊、立柱、屋瓦、砖墙错落有致。承重墙用清水砖墙,嵌以红砖腰线。爱奥尼式倚柱及柱上的山花装饰,使整个民宅透露出西式的建筑风格。沿着吱吱作响的楼梯拾阶而上,四周一圈为走马楼,采用西式的雕花廊柱和对称的卷花纹铁栏杆作装饰。扁圆拱的柱廊间以花瓶式立柱,别有情趣。门窗、梁坊、立柱,精工细雕着各式花卉图案,可以看出当时房屋主人的独具用心。民宅旁边还有一个六角亭,飞檐翘角,作为整个建筑的一部分,与民宅互相呼应。来到后门,正对南的那间房外居然有一个很大的露台,露台的围栏也采用了欧式的风格。房屋主人也吸纳了外来文化,把西方建筑文化融入自己的宅院之中。
中庭夕阳照射进来,与四周的古朴典雅的回廊立柱形成鲜明的对比。庭心地面青砖和四周相间的清水墙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沧桑和沉重,时间的触角仿佛在古宅里蔓延着。
房屋主人汤学钊(1851—1929),字蕴斋,出生于三林乡荻山村。汤家一直住在农村,家境殷实。汤学钊后来在三林镇经商,他经营的有布庄、米号、典当等店铺,其中以开设的布庄和生产的土布最为有名。
清末,三林地区当地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等受到外来工业和商品的冲击。而当时三林的乡民还以农耕为主,以纺纱织布为辅。质高价廉的洋布挤占了大部分市场,使当地的土布滞销,民生窘困。
汤学钊开设布庄后,设法改进土布的规格和质量,使土布细密耐用,一时间风行于北京和东三省,以至有“三林塘标布进京城”的民谚。之后,汤学钊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工艺,更新花色。清宣统元年(1909),他以三林塘扣布参加比赛,获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颁给的二等奖状和银质奖章。次年,其“元大牌”尖布、格子布参加南洋劝业会展览,获农商部银质奖章。民国四年(1915),京庄白套布参加农商部国货展览,获得金质奖章。
当年汤学钊先生不仅在商界享有盛名,而且在公益事业上也有良好的口碑。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与秦荣光、周希濂创办三林书院、三林第三小学堂,还创办了五权、三民等小学。他经常捐资赈济,如1921年,向三林乡立第二小学捐银元千余;捐银赈济浙江兰溪火灾,浙江省省长颁授他“嘉惠灾黎”匾额。在家乡由他捐款修建的桥梁有十多座。每逢灾荒,他就施衣施粮。一时间,汤学钊的名气逐渐响起来。他在金光村和三林镇盖了宅院,在三林塘精心建造了这座中西合璧的住宅。
1960至1992年,上海刀片厂使用该建筑达30余年,主要用于办公及部分车间。由于年久失修,在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后,这座民宅面临着被拆除或重新修缮的境况。上海刀片厂十分重视对该宅的保护。2000年刀片厂出资80万元在新区文保署的指导下,对汤氏民宅进行了修缮,并对宅后的六角亭也进行了修复,基本上做到了修旧如旧。
经过重新翻修的这栋建筑,焕发着青春活力。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上海刀片厂(上海吉利有限公司)充分把握住社会效益,把汤氏民宅作为企业的厂史陈列室和接待、会议用房。2001年,是美国吉利公司成立100周年的大喜日子。美国休斯敦总部在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其中百年庆典——吉利系列产品汇展就放在了汤氏民宅。外商说,将世界顶级剃须产品,放在古老的民宅里展示,体现出中美人民之间的感情,也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交融。同年,电视剧《弄假成真》也将室内戏放在了汤氏民宅,电视画面里将汤氏民宅的建筑特色烘托得淋漓尽致。
2002年1月14,日汤氏民宅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来自 汤氏会社http://www.tangshi.org
这份报导的永久网址是: http://www.tangshi.org/view.php?file=show&contentid=1706

相关阅读

GMT,

Powered by Discuz!

© 2011-2013 Tangshi.or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