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广布全球,几乎居住在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里。1990年前后,约有3066万海外华人生活在134个国家和地区,所谓“海外华人”,我们指生活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和台湾(按:还有香港和澳门)以外的具有中国血统的人。鉴于:“海外华人”这一术语在法律意义和象征意义上常常意味着外来种族势力的存在,所以某些人反对使用。我们在本文中使用这一术语,主要是因为它在国际范围内长期使用并被认可,还因为缺乏一个简便的替代词,用以指称那些具有中国血统而又生活在中国以外地区的人们。 首先,我们讨论以往中国人移居他乡的主要模式,以便为随后的具体表述提供某种视角。根据王昆伍1991年的论述,前两个多世纪中中国海外移民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华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商人和手艺人-常常伴随着其合伙人和家族中的成员-迁徙异国他乡,并最终事业有成。这种移民常常是男性。经过一两个世代,许多未婚的男性移民往往会“定居下来,并在当地建立家庭”。这些移民的事业越繁荣,其家庭往往越能保持“其中国特性”。1850年前,在中国人向其它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移民增长过程中,“华商”移民模式占主导地位,根据王氏的说法,“华商”模式在整部移民历史中占有优势。看来可以确定,有关中国移民的最早文献记载-迁到日本或菲律宾,发生于公元前的秦代-是属于“华商”类弄的。“华商”模式在过去和现代都是中国移民模式中最基本的一种。第二种是“华工”(中国苦力)模式。这种模式发生于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移居到北美和澳大利亚之时。这种方式的移民包括黄金开采和铁路建造时期的“苦力贸易”。“华工”模式下的中国移民大多是农民出身。“一大部分契约劳工在契约到期后返回中国”,故这种模式的移民常常是暂时的。 第三种是“华侨”(寄居海外的中国人)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包含所有类型的移居民,但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员。这种模式在1911年中华帝国崩溃后占优势,并与民族主义感情紧密相联。在海外华人中,教育是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为建设中国文化和进行民族救亡而承担的一种重大义务。“没有中国的教育,就不可能在海外华人”。从20世纪50年代,这种“华侨”模式占支配地位。 王氏阐述的第四种模式是“华裔”(中国人的后代)模式,他认为这种模式是一种晚近的现象,本世纪50年代后才流行起来。这种模式所包括的具有中国血统的人即“华裔”,从一个侨居国移居或再移居到另一个侨居国。例如,近几十年来,特别是5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人移居至西欧。 上述四种模式中,“华商”是最基本的模式,时间跨度也最长。确实,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大多属于“华商”类型。王氏推测,除少量例外,未来的华人移民“将以‘华商’引来为基本模式,以新的‘华裔’模式为补充,同时‘华侨’模式的某些特征将在各处继续存在下去”。 尽管有众多的文献讨论华人移民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人注意下列问题:今天共有多少海外华人?他们在世界各地是如何分布的?过去十年中其人口变化模式如何?海外华人在侨居国的分布有哪些特征?在讨论上述及相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把我们先前对海外华人的分析研究交代一下。 先前的分析研究 我们先前对本世纪80年代早期海外华人在世界各国的分布情况作过研究。我们把海外华人广泛地定义为生活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按:还有香港和澳门)以外地区的包有中国人,包括“华侨”(寄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华人”(具有中国血统的当地公民)和“华裔”(由中国父母所生育的后代)。关于海外华人,不同国度及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没有一人定义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因为一个人或一群人是否被界定为海外华人,通常要由中国和外国政府、由华人定居者生活在其旁或其中的更大社群=以及常常由各个学者自己来决定。我们有关海外华人的定义相当广泛,实际上包括所有具有中国祖先的人。 本世纪80年代早期世界上的海外华人约有2182万。由此往前推溯的三十余年期间,在诸大洲中,欧美方面的海外华人增长率较高,非洲居中,亚洲和大洋洲较低。1955年至1982年间,海外华人人口变化趋势在不同国家有不同表现:西欧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拥有相当高的平均年增长率;其它一些国家,诸如日本、萨尔瓦多、斐济等,华人人口几乎没有变化;在柬埔寨、越南、古巴及尼加拉瓜等少数国家中,华人人口规模在缩小。 在本世纪80年代早期,几乎世界上的每一地区都有海外华人生活居住,但其分布不均匀。在大部分国家中,他们为数很少。绝大多数海个华人生活在亚洲。生活在非亚洲地区的海外华人中,80%以上居住在较发达的国家里。下面的研究以最新资料为基础。 资 料 本文的分析,基于对来自各种渠道的有关1990年前后海外华人数量及其分布的资料所作的广泛研究和估价。台湾的1990和1991年《海外华人经济年鉴》是主要的资料来源。我们也使用许多国家的人口普查资料,主要见于联合国编纂的1988年和1989年《人口统计年鉴》。有关前苏联,我们直接引用其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我们还取材于1992年版的《不列颠年鉴》和1992年出版的《欧洲国际移民评论》特刊,该特刊专门讨论“西方国家中的华人群体”问题。最后,有关上述资料不包括在内在其它国家,我们使用了郑氏于1985年写的《海外赤子华侨》一书,这些国家包括阿富汗、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蒙古、波兰、罗马尼亚,还有其它一些国家。由于无法得到关于这些国家1990年前后的资料,我们以1980年前后的数字为基础,用按比例分派的方式来估算其1990年前后的数字。 海外华人数目及分布 对世界上每一个有海外华人居住的国家或地区(共134个),我们都努力得出其中海外华人的最恰当的数目或估算。在数目相异的情况下,我们运用我们对人口增长和变化的动力学的最佳判断力和最佳理解来鉴定这些数目。我们从台湾政府提供的关于海外华人的情况的各种图表开始,因为这些图表包括范围最广,综合性也最强。关于那些在其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相比较。对台湾或全国人口普查都没有提供有关海外华人的资料的国家,我们研究了从其它渠道来的资料。我们对各种资料及其来源进行估价,并为每个国家达成一个具体数字。 本文来自 汤氏会社:http://www.tangshi.org 这份报导的永久网址是: http://www.tangshi.org/view.php?file=show&contentid=611 |
Powered by Discuz!
© 2011-2013 Tang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