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admin 发表于 2016-1-4 11:01:53

从湖南到山西——欧阳修一脉家谱的千年流变(图)


http://photocdn.sohu.com/20151226/Img432624811.jpg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儿时,常常听父亲吟诵杜甫这首诗,那浓浓的乡愁始终萦绕在心间。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父亲于湖南家乡毅然投笔从戎,后从部队转业,辗转到山西地方工作几十年,每每谈及家乡衡阳,他就会不自觉地带上浓厚的乡音,家乡的一草一木,乡邻习俗,他都如数家珍,述之动情。所谓年迈更思乡,如今82岁的老父亲闲时总爱手抚家谱,斟杯热茶,给我们兄妹三人讲述家史,在缭绕的茶香中,随着父亲娓娓道来的叙述,也让我们子女更加了解了家族千年的历史。

  父姓欧阳,祖籍湖南衡阳衡山。欧阳氏出自夏禹苗裔,夏王少康庶子为越王,其后裔勾践七代孙越王无疆之次子蹄,于楚威王(公元前339-329年)时,受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封号欧阳亭侯,后有欧阳氏。

  衡阳衡山欧阳氏,尊唐朝江西安福县令欧阳万为一代祖,万公五代孙分为六宗,其后裔二十八人从江西庐陵等地迁徙至衡山繁衍,又按地域分支十三大房,由此六宗十三房在衡阳繁衍生息。宋代欧阳修是讬宗四代孙,我房先祖欧阳继先是讬宗十五代孙,亦是欧阳修嫡亲的第十一代孙。父亲是讬宗第四十代孙发字辈,我们兄妹是第四十一代孙敦字辈。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欧阳氏家族的家谱,传到宋代欧阳修时,他编写了《欧阳氏谱图》,这个族谱与苏洵所编的苏氏族谱,被称作欧、苏二体,是中国私家修谱的先例。

  欧阳修在《谱图》的序中记述:“自欧阳琮八世生欧阳万,欧阳万为吉州安福令,其后世或居安福,或居庐陵,或居吉水。”安福为今江西省安福县,吉水为今江西省吉水市,庐陵为今江西省吉安市。这三处地方相距不远。欧阳宗族开始居住在沙溪。宋至和二年(1055年)从吉水分出部分地域设立永丰县,沙溪被分到了永丰。所以,欧阳修自称庐陵欧阳修,也是因地域而言。欧阳修在《谱图》中位列十二世,也就是我宗始祖八世欧阳万的四代孙。

  公元1050年,欧阳修曾自述世系文,由后人冠题“文忠公谱图序”,收录在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编撰的《续修安福令欧阳公通谱》中。文中介绍了其时家族成员登科仕宦的情况。仅北宋年间,欧阳氏门中就有数人进士登科,可谓人才辈出。

  纵观欧阳氏2300余年的历史中,汉有东越王欧阳摇,晋有冯翎太守欧阳建,南齐有屯骑校尉欧阳宝,梁有征南大将军欧阳頠,唐有弘文馆学士、书法家欧阳询,刑部侍郎欧阳通,进士宰相诗人欧阳炯;宋有文史学家欧阳修,苏东坡好友灵川进士欧阳辟,明有抗倭英雄欧阳应诚,清有曾国藩、左宗棠之师欧阳凝祉,今有舍身拦惊马英雄欧阳海,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等都是欧阳氏的杰出传人。

  家中族谱从唐代《敕定谱表》到民国辛巳(1941年七修族谱),再到2001年八修族谱,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之族史文献。族谱中的《家训八箴》《家戒十条》教导族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也当有可鉴之处。如今父亲手中保存的这份《衡山欧阳氏继先公房谱》,只是厚重族谱中的一本,也是吾辈珍贵的族史资料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时,除夕夜父亲都会带着我们给爷爷的灵位上香祭拜,然后父亲母亲端坐桌旁,我们兄妹三人则排队站好,给父母拜年。出生在山西,在“文革”中成长的哥哥姐姐对这样古板的形式总是很抵触,说这是四旧,敷衍一番就跑去吃年夜饭了。我因年龄最小,也最是听话,总是规规矩矩地做完所有祭拜仪式。

  1951年,师范学校毕业后,父亲参军入伍,成为抗美援朝军队的一员。然而,抱着满腔爱国热情只想上前线的父亲,并没有如愿入朝,而是作为学生兵进入了北京空军司令部,从事了通信工作。后转业到山西省级媒体从事新闻工作,“文革”时被下放到县级党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父亲在山西工作生活了50年,生活习惯早已南北皆宜,我们兄妹三人都出生在山西,作为在晋的第二代湖南人,家乡衡山似乎已成为遥远故乡的符号,虽然也不时陪伴父亲返乡,但总是找不到“根”的感觉。

  但是,2009年的一次故乡行,让我彻底改变了关于故乡原有的观念。2009年3月母亲因病去世,我们兄妹陪父亲护送母亲灵盒返乡入葬。踏上衡山阳家台土地的那一天,听到灵乐响起,父亲早已眼含泪花,用颤抖的双手推开院门,这一刻,游子归来,这一刻,仿佛心归所属。族人归籍,这在家乡是大事,家族的葬礼非常隆重,与北方的风俗大不相同。相识或不相识的族人都从各地赶来参加母亲的葬礼,在外打工的堂弟堂妹们也都拖家带口地回来了,看着一张张血缘相像的面孔,听着满屋满院熟悉的乡音,我的心,在这一刻深深地感到,这,就是我的家乡,是父亲魂牵梦绕的家乡,也是我们家族生根繁衍的故土!族谱中的世系传承,离不开现实生活中的亲情纽带。少小离家老大归,执手相看泪眼,说的无非都是族人间深刻心头的一个字——“亲”。亲,来源于血缘,发根于血脉,只有亲情的纽带才能使散居各地的族人个体凝聚在一起,血脉相融,成城断金。中华土地上万千家族生生不息,汇聚力量,方能形成大中华的民族魂,方能实现强我中华的家国梦!

  悠悠乡情,脉脉相连。每个家族都有族史,正如本宗族谱开篇所述:“无谱不知家族由来,不辨尊卑亲疏,不明先祖德教。”看家谱,学族史,知敬宗。从湖南到山西,父亲把家安放到了晋国古都侯马市,我们兄妹成为家族在山西的血脉延伸,山西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作为欧阳氏传人,我辈更当感恩先祖,传承家训,尚礼崇德,为家族延续尽微薄之力,为家谱续写添精彩篇章!
  欧阳斐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湖南到山西——欧阳修一脉家谱的千年流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