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发表于 2013-7-30 17:53:14

《望东乡土志》第二章 村落民居:汤家大院

《望东乡土志》第二章 村落民居:汤家大院

  主编:欧阳家伏
    汤家大院

    上冲汤家大院,坐落在鹏江之畔一个三面环山象个窝状的山冲里,为攸北头陂留功塘汤氏十四世祖汤述尧子孙的聚居之地。蓊蓊郁郁,鳞次栉比的民房遍布于两边山岗上,汤述尧公祠建于右侧。清道光十七年(1837)汤氏十八世祖汤诒轩由高枧大江弦迁居上冲。初迁时怕旱,交通不便,其祖父汤谷青,辟山塘数口,修筑石桥一座。塘水四季碧绿,两岸古木参天,枝叶繁茂,百鸟聚会。在进冲口的一塘中生有一块直径五米的紫红色的园形大石,酷似墨盘,对着宗祠大门,人称“上冲石砚”。此石灵气非凡,汤家世世代代都把这块石砚当作孕育人才的天赋神物加以保护。

    清末汤志成赋《归故园》七律诗,描绘了上冲其景:“宫阙参差落照间,重簷野果隔高攀。清风明月无人管,修竹梅花相伴间。好鸟共鸣临水树,弱云将螟暗柴阙。故交欲问逍遥事,暗倚南楼独看山”。
浸透着湖湘文化底蕴,显示汤家独特书香气息的地理人文环境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步入上冲,四周春光明媚,和风习习,空气中弥漫着清爽的香味。茂密的林木和潺潺的流水无不显示出一派古朴幽静的意境和神韵。这里名人佳话传闻很多,题诗题联随处可见。石砚池旁常有三五成群的汤家子弟读书习文。闲谈之中,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大爷老太婆都能读书看报,说上几句流利的英语。数百年来,湿润的石砚之水滋润着上冲,涌现出了汤诒轩、汤志成、汤季惠、汤琴初、汤福介、汤杰兴、汤丙光、汤俊民、汤莘起、汤纪生、汤有权、汤有藩、汤有庭、汤禄荣、汤光岳、汤大兴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和科技精英。

    汤诒轩,庠名孙绪,外号诒轩胡子,博学诗书,于咸丰七年(1857)丁巳科张学使取准入泮。成名后,他投笔讼诤,为百姓抱不平,铁骨铮铮,其轶事散布乡里。他负笈岳鹿与翰林同事,深得省府重用。晚年在家课子课孙,勤耕砚田。光绪二十八年(1902)次子汤志成,四子汤季惠,孙子汤杰兴三人同年考上秀才。主考官以“一年三秀”,题金匾额送往其家,欣喜之下,汤诒轩写下了大红喜联云:“且喜采芹香三代,敢云机杼属一家。”

    汤诒轩四子汤季惠,庠名近光,幼承庭训,经史子集无所不学。性刚直,不轻浮骄作,不嬉戏贪玩。见花街柳巷之子,博奕好饮之士,均不交游。勤学苦吟,常通宵达旦,一心垂直举业。善于书法,字体刚健。攸县东山书院院长馆课,屡列一二,邑侯刘畅陔亦列入上第。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兄汤志成胞侄汤杰兴考上秀才,柯学使评其经古为著实详明,笔极刻炼;评其文章,文气疏古,绝无排比之俗。著《率浅诗草》集,外有零星诗文一部藏于箧。

    胞侄汤琴初,又号成孚,生而敏悟,经汤诒轩指教,经史子集无所不摘。光绪十九年(1893)科试于张学使子虞,补博士弟子员,次年岁科试均优等。光绪二十八年(1902)岁试,学使柯凤荪得其文,欣喜云:“程周之理,涵濡而出,欧吕之法,独冠其曹”,遂擢第一,得饩于十八人之列。尔后屡试屡冠,文名震都邑。曾为攸县鸾山香山仙居撰联“佛地有尘风自扫,禅门无锁月常关”,至今被人传颂。光绪三十一年(1905)选拔,不意而卒,年仅三十五岁。乡人赞叹曰:“人品如玉,遐迩其仰。道德文章,通邑无双”。

    后起之秀汤丙光,民国二十八年(1939)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获理工学士学位,现为我国著名化工专家,国家燃化部、中国化工集团总工程师。精研化工,卓有成效。今年95岁高龄,仍然身体康健,精神矍烁,经常读书工诗,挥毫拨墨,可谓好为人师,门第辉煌。其膝下八子个个成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原籍上冲,现居台湾的汤禄荣先生,本人为台湾大学教授,精心培育五个子女,新如、简如、侃如、慧如、丽如均系大学毕业,留学英美等国,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堪称五如芳天下。二十三世孙汤大兴1977恢复高考后,在市上坪第一个考上大学——湖南农学院,1982年获农学学士学位。参加工作后,历任攸县鸾山镇镇长,凉江、莲塘坳乡党委书记,县科技局局长,十二、十三、十四届县人大代表,引资捐款20余万元支持家乡建设。

    汤家大院子孙近千余人,有170余人系大专院校毕业,其中本科生90余人,30多人获得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他们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党政军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名牌大学、外资企业公司担任要职,有的出国留学居住海外,建功立业。还有不少汤家子弟通过自学成才,努力拼搏,创造了自己的业绩。

    汤家大院槽门保存完好,系典型的清代南方民宅门楼。据汤晓园说,上冲老屋地形为黄狗恋窝形,至今门檐盖稈。清代汤诒轩、汤季惠父子分别撰有“上等人行忠恕事,春和气聚吉祥门”;“上苑欣栽栖凤竹,春池长养化龙鱼”的门联,联语神韵,象玉一样的晶莹,迸射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

    门楼坐西北向东南,朝向秀润端庄,负阴抱阳,为一吉壤。汤家建这个门楼,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清道光年间,上冲来了一个游艺四方的老工匠,不但制作的农具工艺精巧,而且善于踏堪风水。在汤家住了三年,汤谷青热情地接待他。一次偶患风寒,不久,爆发一场大病,生命危在旦夕。汤家并没有嫌弃他,象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及时请郎中为他治病,施以汤药,贴心照料,才得痊愈。回去的时候,他感恩不尽,对汤谷青说:“你家这样热情接待照顾我,我没有什么好谢你的,帮你家测个大门字向,六十年转轮,轮轮花甲当旺”。门楼建成后,汤家果然大发,人丁财旺,读书人迭出不穷。
    星移斗转,白驹过隙。我们回首汤家大院,只见后山林木葱茏,春光掩映,万古长空,山长水阔,确不失为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四面云窗眼界全,门墙一目见青天。数村明灭沦波外,万里纵横积气边”。汤家子孙不断发展的开放心理和勤奋于学的目光根源于这块沃土。汤氏“风流文章,倾动一时”的书香世家及故居,必将在云山碧水间重焕异彩。
(稿源:《望东乡土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望东乡土志》第二章 村落民居:汤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