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ence 发表于 2012-10-9 15:29:15

即墨江氏族谱六次续修 为修族谱赴发祥地寻根

本帖最后由 terence 于 2012-10-9 17:58 编辑


即墨江氏族谱六次续修 为修族谱赴发祥地寻根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24日 10:37 点击数:5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字号:〖大 中 小〗


http://www.qdcaijing.com/Files/Remoteupfile/2012-9/24/21.jpg江氏族谱耗时三年才完成续修,第一批印制了两千册。

http://www.qdcaijing.com/Files/Remoteupfile/2012-9/24/20.jpg从上到下依次为嘉庆版、光绪版、民国版、新版。

在即墨流传着“一门三进士”的佳话,而这三进士正是出自即墨江氏一族的祖孙三代。据《即墨江氏族谱》记载,即墨江氏本姓嬴,后改姓江,为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代,元末迁居即墨东关成为当地望族。《即墨江氏族谱》自明朝万历年间始创,于 2009年开始第六次续修工作,耗时三年于今年7月完成,新修族谱目前入谱人数达5万5千余,创造了岛城谱牒领域的多个之最——参加修谱工作人员最多、登记入谱人数最多、入谱内容最多、族人分布地域最广……

即墨江氏为颛顼后代

“其实江氏本姓嬴,远祖为五帝之一的颛顼。”江世清是发起此次即墨江氏族谱续修的倡议人,他告诉记者:“江氏的家族起源,从有文字记载的济阳江氏算起,至今已有2600多年。”

江世清告诉记者,大约在2000多年前,据史料记载,颛顼号高阳氏,为黄帝后裔古代部族首领,颛顼的玄孙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为嬴姓,伯益后人被分封于江陵称为江国,后世子孙遂以江为姓氏。“几经迁转,大约在元朝末年,江氏后人江荣由临淄迁居即墨东关,他也被后来历代《即墨江氏族谱》尊为即墨江氏一世祖。”江世清说,即墨江氏经700多年的繁衍生息成为“崂海望族”,目前人数约为3万人,主要分布于青岛、即墨、李沧、城阳、崂山的70多个村庄,此外在东三省也有一些即墨江氏聚集区。

400余年6次续修族谱
江世清说,江氏族谱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创修,由江氏六世祖江一带首倡,后又于清朝康熙、嘉庆、道光、光绪、民国五年(1935年)五次续修。在即墨市文化路江氏族谱续修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其中嘉庆版、光绪版、民国版三部江氏族谱,这三部族谱的纸张页面都已经发黄,封皮也有些破损,但里面的内容很完整并没有缺失,字迹也十分清晰。“这些族谱的纸张都很薄,能历经一两百年流传下来实属不易,现在是我们家族的传家宝。”

“族谱越久越难修,一般认为30年至60年(即两三代人)应该续修一次族谱。”江世清说,他们是第六次续修族谱,从2009年3月开始专门成立了族谱续修编纂委员会,联系上50多个村庄,号召江氏族人有钱的出钱的,有力的出力,直到今年7月份才最终完成族谱续修,耗时三年多。
专门赴江姓发祥地寻根

“目前族谱在谱人数已经达到5万5千余人,此次新入谱的人口有3.4万人,比民国版增加了1.5倍左右。”江世清说,新修《即墨江氏族谱》共分为四个部分:卷首篇、族谱氏系图、正文、附录篇,分为12卷4600多页。

据介绍,新族谱有三大亮点:一是排版格式由竖排改为横排,增加人员、增加内容、减少了版面,可以降低纸张成本20%,二是新增加了入谱内容,如族徽、祖先画像、古江国都城遗址、老族谱照片,编委会全体合影、族人题词和即墨江氏族人居住分布图,还增加了出生年月、学历、职业 、职务等内容;三是续修族谱的参与人数达到320多人,其中有80%以上的人员是义务劳动,其他人员也是由所在村、社区为其支付报酬,减少了续修族谱的成本。

江世清还说,此外他们还专门派人到江姓的发祥地——古江国都城遗址正阳去寻根,发现江国都城遗址已被河南省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花絮

闯关东后人族谱中找到“家”

“续修族谱除了让族人找到自己的祖宗辈分外,最大的功绩就是让失散在外的族人通过族谱寻到根。”今年82岁的江崇广是即墨江家西流村族谱续修小组的组长,他告诉记者,江家西流村1800余人,90%以上为江姓,是名副其实的江姓“父子村”,因此外出的江氏族人很多都专门来这里寻根问祖,他之前就借修族谱的机会帮闯关东的江氏族人后代在即墨找到了根。

2009年5月,80多岁的江敦忠找到江家西流村,说自己是即墨江氏的后代,当年祖辈是清朝闯关东到达东北的,现在籍贯是大连市庄稼老屯村,让江崇广帮他在即墨寻根。江崇广经过翻阅族谱发现,庄家老屯村的江氏先祖是即墨江氏二支江一派派下的十三氏江锦绯,于1801年以后从即墨东九夼村只身一人来到大连,之后在大连繁衍生息,“江敦忠此次终于进入族谱很是激动,一直说‘失散200年,终于找到根了’。”江崇广说,此后,江敦忠就主动担负起东北地区诸多族人的联系人,将他们编印的支谱送给即墨。

为方便族人之间互相联系,江世清说,族谱续修编委会专门找了一处办公的地点,由专人坐班处理日常工作,并公布办公电话、邮箱,在网上也发布续谱公告、通讯。文/图

一门三进士成即墨佳话

江世清说,江氏族人在即墨繁衍生息至今已有700多年,从明代前期天顺年间三世出了第一个贡生江楫任巡检开始,即墨江氏族人开始不断地跻身科举步入仕途,前后有5人成为进士、15个人成为举人、70余人成为贡生,涌现出很多造福一方的优秀人物。“即墨江氏中,不管是做官还是为民的,都有好的口碑流传于世。”江世清介绍说,在清同治版《即墨县志》中有14人被载入《人物志》,其中 ,“勋绩”里有江文深、江一定、江万秋、江成、江峡等,“忠节”里有江恭先,“懿行”里有江晓、江秉钰、江岩等……

“在即墨流传很久的‘一门三进士’的佳话就是出自我们即墨江氏。”江世清指着族谱中的三个人名告诉记者,江氏十一氏江允溥、十二氏江毓圻、十三氏江淑榘为父、子、孙血亲三代人,三人分别考中清雍正甲辰科(1724年)、乾隆辛未科(1751年)、乾隆丁未科(1787年)科进士,后三人都担任了一方知县、知州、知府等职务,造福于一方百姓。
不担心年轻人不关心族谱
在即墨江氏续修族谱的10位编委会成员中,记者发现大多数成员都已年过六旬,年龄最大的 73岁,其中只有两名成员年龄稍小一些,江锁48岁,江志坚41岁,也已经过了四十不惑的年龄。那是不是此次江氏修族谱也像别的地区一样,年轻人对续修族谱不热心,只能老人挑大梁有关呢?

“这个完全不用担心,族人中的年轻人对续修族谱都很热心,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江志坚告诉记者,续修家谱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需要对修谱的程序、格式都很了解,所以他们特意找了一些族里的老人来把关,而让他们两个年轻人主要是负责联系族人、“跑腿”、外加学习修谱的工作,下次编修,就得指望他们了。

“在这次修谱工作中,各个村里都有很多年轻人主动加入修谱队伍中来,有的孩子还主动将自己的压岁钱捐出来做修谱用。”江锁称。记者 杨洪星 陈界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即墨江氏族谱六次续修 为修族谱赴发祥地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