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丰泽区汤姓
丰泽史志
第十节 汤 姓
一、寻根溯源
汤姓源于子姓,传为商汤之后。始祖契为高辛氏帝喾之子,封于商丘(今属河南),赐子姓。其十四世孙名履;又名天乙,夏朝时为方伯,专管征伐之事。夏桀无道,履兴兵讨伐,放逐夏桀于南巢,代有天下,自称武王,是为商汤。商汤身后,其子孙以其名命氏。
二、入闽肇泉
据《温陵中山汤氏小谱·中山汤氏颁行宗派文》称:“始祖智公光州提师开闽,晋封谒忠(抄者按:应为‘竭忠’之讹)将军,居王山,迨开峛屿后,家世繁衍,旁枝分干。”查新编《固始县志·姓氏》,其“唐初陈元光入闽”中戍闽开漳府兵将校名单,校尉22人,其中第八人即为汤智。汤谱之说,信矣!
三、蕃衍分布
泉州西门汤氏,从南安古亭口乡搬来,而古亭汤氏则肇自漳州云霄峛屿乡,时间约在明季。
西门汤氏何时迁入,据《西门八角楼汤氏家谱》汤德传生年(1815年,即清嘉庆二十年)及汤先灏(字有光)以晋江籍中举时间(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7年)推算,当于清乾隆中叶(1756~1775年)。汤氏郡望“中山”,昭穆字辈为“崇德兴文,长发其祥。隆儒重道,继述必昌”16字,泉州中心市区系出西门的汤氏人口约100多人,本区67人,分布于丰泽、泉秀、东海等街道。目前最高行辈为“长”字,最低行辈为“其”,前后3世。近现代有一部分族人徙居印尼、缅甸、菲律宾诸国。无祠堂,祖厝近年被拆毁。移居西门始祖(佚名)墓在南安龙亩(俗呼“龙罔”)鲤鱼山。二世祖(佚名)墓旧在南安水唬山,20世纪40年代迁葬清源山通往柳洋古道右边山坡,面对水流坑。
2004年丰泽区汤氏人口分布情况表
四、人物传略
汤先灏,字有光。学富五车。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丁卯科郭尚先榜举人。传说未试前,十分自信,视取功名如拾芥,以为今科必中。夏日一夕,循屋前土埕来回踱步,邻人叶某怪而问之。先灏回答:今年秋闱乡试,必中举人,而门前土埕太狭,不够竖旗杆之用。叶某戏曰:君若中举,我门前土埕愿借竖旗杆。是科先灏果然乡榜题名,叶某亦履前言。可惜英年早逝,殁于赴京会考途中。其文学未见遗著,存世仅有撰书奉圣宫对联一副:“义城楼阁连双塔,圣里衣冠压六街”,字体端整,笔力劲秀。
汤德升,初为瓦窑工人,能拳术,孔武有力。后从军,参加驱逐西班牙侵占台湾战役,屡著功绩,擢迁台湾北路协镇。
汤文河,汤德升之子。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自幼随父任所,通晓官话。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积极参与光复泉州的革命活动。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文河参加中华革命党领导的反袁斗争,策反拥有新式武器的盐务团团长阎广威。因阎广威反覆,会同晋江知事董荣光带兵包围汤宅。汤文河被捕后坚强不屈,惨遭杀害,时年27岁。
汤文通,字乐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于缅甸仰光。父汤清润侨居仰光开米行,文通10岁时因父病随同返乡。21岁赴菲律宾任教,后复回国。民国十三年(1924年)考进北京农业大学,攻习农艺科,后转南京东南大学(即国立中央大学前身),毕业后留校任助教,旋升讲师。从事水稻遗传与生理的专题研究。民国二十四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农工大学深造,回国后任中央大学教授,先后任福建省政府农业技业专员兼省农民师资训练所所长、省立高级农业学校校长,浙江省农业改进所简任技正、英士大学农学院教授,福建私立协和大学教授、农艺系主任。民国三十五年东渡台湾,出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农艺系主任、所长,台湾大学农艺系教授。1973年退休。文通成就辉煌,著述丰富,主要著作有《农艺学》、《农艺植物学》、《作物栽培原理》、《作物育种之原理与实施》。其中《作物育种之原理与实施》被列为世界作物育种学名著。1994年12月逝世,终年95岁。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