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氏名人–汤应科(1524~1604年)祖籍云霄列屿

汤应科(1524~1604年),祖籍云霄列屿。幼名以翊,字大德、体行、体良,别号五山,谥体敏。明嘉靖丙辰进士,历任广东番禺知县、工部清吏司主事、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云南按察副使、中宪大夫等职,是汤氏家族中的杰出英才。

 

廉能重教。汤应科生于明嘉靖三年正月二十七日,自少聪慧好学,在后汤长大,年青时就读于“龙溪学堂”。如他作《汤氏族谱序》自称:“余幼治博士,家自徙云霄,肄业于宝山之麓,因游龙溪庠学而登进士第。”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他以第八十二名乡试中式。次年会试以第七十一名题榜,廷试荣捷三甲第一百七十九名进士,初授通政司观政、广东省番禺知县。汤应科初登仕途为政,奉公克己,惠政济民。如分校乡闱,所得皆知名士;荐升部曹,以廉能见称,绰有循吏之风,备受邑民所拥戴。嘉靖三十九年,广东巡按御史潘季驯具题吏部,请旨《举刺有司官员疏》举荐汤应科道:“臣窃惟致治莫要于得民,而得民莫先于守令……番禺县知县汤应科器度谦冲,真如处子,操持清白,无愧天君,不炫赫赫之名;而饬躬励行之诚,上下咸信,不为皦皦之状;而洁己勤民之政,终始不渝,恺悌已见于宜民,才华可膺乎妙选。”全文认为汤应科光明磊落、平易勤民,是牧守中才华优秀者,应予以表彰和升迁。

 

明隆庆元年(1567年),汤应科升任工部清吏司主事,进阶承德郎,主掌制造和收发各种官用器物,并主管度量衡及铸钱事务。隆庆四年,升任工部员外郎,随即受命督造隆庆帝的皇陵,即明穆宗朱载垕的昭陵有功,钦赐花带、靴笏、白金等。明万历元年(1573年),汤应科晋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奉政大夫,驻浙江杭州南关工部分司,专司征收采木山场专卖税,向朝廷交待年征税银数目。任内虽然官俸微薄,却坚辞不受官场制度外不成文的常例钱收入,声誉名望远近驰名。

 

万历四年,朝廷撤销南关公署,改建市舶司为工部分司。汤应科擢云南按察司副使,进阶中宪大夫。滇北地处偏僻,远离中原和政治中心,一般人是难以发挥才能的。但汤应科在任6年,以镇静宽厚之治保境安民,在严保甲、申讲约、疏水利、禁商贩、谨间谍、布要害、宁边境等方面,做到建节滇土,政绩卓著。万历六年(1578年),汤应科因忤逆主官受到中伤排挤。朝廷要召他还郎署,他却已蔑名利如敝屣,向往素志恬淡、布衣葛巾的生活,于是请准致仕归家,年方55周岁。人们劝其应召就行,趁青壮仍可干出更大一番事业。他却莞尔地笑道:“遇不过有时,用不用在人,吾何求乎!”俨然怀无芥蒂,心若素简。同邑才俊名贤林偕春,都为他“骥足蹶于中途”而惋惜。

 

汤应科为官清廉,秉公执法,慎究刑讼,明察秋毫;又倡导开荒造田,使块块成格的幅田惠及百姓。他兼理军务时治律严明,调度有方,被时人咸羡为奇才。政务之余眷顾桑梓,倡办多项公益事业,诱导文明之风,致仕家居后犹不遗余力。他居乡26载,做到和不混俗,贞不忤物,公庭无所谒请,私里无所营求,闾井安于肆,农民狎于野。他在云霄多方倡导文教事业,如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主修《福建漳州中山汤氏谱牒》并作序;倡建峛屿城内汤氏家庙“思成堂”,亲笔撰联“启宇自唐朝千载衣裳垂日月;立宗由固始万年俎豆配乾坤。”“家学惟孝惟忠子孙传心千古在;世业有耕有读春秋建效一般成。”成为云邑第一家庙。

 

在奸佞横行的社会里,汤应科不愿跟小人们同流合污,早已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养成一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高贵境界。他深潜嗜学却不善标榜自己,而在诱进嘉奖后学和殷勤接遇眷属等方面,也表现出胸襟博大的儒雅气度与风范。他建造后汤献宝山宝山宫,供奉京畿文神“大人公祖”李步云,亲自题联“平地起高峰直上云霄依北斗;宝山堆璞石琢成圭璧耀南邦。”对家乡风物富有新鲜见解和独特发现,联语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和简洁流畅,闪烁着构思精巧、哲理超然的艺术才华。犹见他虽安然地如道家一般隐逸于献宝山下,闲来聊作野云游,享受着寄寓山水田园之乐。但仍希望能将“璞石琢成圭璧”,呼唤有更多人才脱颖而出,像北斗光耀南邦的星空一般,为国家建功立业。此中无不寄托着内心深处对国富民强、治国兴邦的强烈渴望!云城重修威惠庙,他又欣然撰联:“缵父握兵一统河山成帝业;舍身殉国万年王祀谢英魂。”用挥洒自如的笔调,表达崇贤尚德、思源报本与景仰先贤之心。这种潜心修为的文人风骨和情怀,怎不令人由衷地钦佩呢?

 

汤应科的善道、名节与傲骨为士林所重,也得到林偕春太史敬重和效仿。林偕春虽年龄较少,但两位贤达平素甚为友善。加上家居相距不远,长期诗书交游往来频繁,遇事相互参详照应。彼此间奇文共赏、疑义相析、唱和互勉、其乐融融!这可从林偕春《云山居士集》所载《谢汤五山小启》《贺汤五山得曾孙》《八日于汤五山宅上尝茄二首》等诗文得到印证。万历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在家乡赋闲的汤应科于家谢世,享寿81岁,赠中宪大夫,归葬于峛屿“擘峰岩”右侧。林偕春不辞病弱残躯,泣撰祭文往奠,后汤村汤氏家庙为这位乡贤雕像立祀。汤应科故居至今犹存,其低矮简易的民房格局,尽显他坚执坦荡的廉吏本色。

 

来源:闽漳州市云霄县汤武勇

汤氏会社收集整理